仇曼莉
摘要: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對堅定政治理念、強化理論修養、提升精神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迎來新挑戰、新機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新挑戰、新機遇的基礎上,以提升理論傳播有效性,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人心為目標,進行傳播新路徑探尋。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馬克思主義理論 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220-02
在全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發生巨大改變,且對人們思想、意識、情感等的影響日漸加劇。如何在全媒體時代,堅定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態主導地位不動搖,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工作,減少多元化思潮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的沖擊,成為人們關注與思考的重點問題。
一、新挑戰
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發生了巨大改變,呈現出傳播速度快、傳播主體多、傳播渠道廣、傳播互動性強、傳播影響大等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挑戰。
第一,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機會增多,逐漸由信息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獲取者,媒體教育對人民群眾意識的影響力、控制力下降,使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被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控制力受到挑戰[1]。
第二,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呈現出海量化發展態勢,各種各樣的信息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影響人們的情感。當缺乏正確引導時,人們群眾易受多元化思潮沖擊產生認識上的偏差,動搖維護黨、維護國家、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信仰理念。
第三,在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取與接受信息的自由度大幅度提升,傳統說教式、強硬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模式嚴重制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發展進程,降低人們群眾認識、理解、學習、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性、主動性,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感、影響力被削弱。
二、新機遇
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雖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帶來了新挑戰,但也給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帶來新機遇。例如,全媒體時代,新舊媒體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范圍,增加傳播渠道,新媒體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推廣應用,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群眾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又如,全媒體時代我國經濟體制、社會制度日漸完善,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中具備了一定話語權,從而為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構建與傳播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制度基礎、輿論基礎。
三、新路徑
面對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新挑戰、新機遇,提出如下建議,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有效性,助力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構建與傳播。
1.傳統媒體傳播中的主導地位
在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雖然受到影響,但相對于新媒體而言,在信息傳播上,其優勢仍較為顯著。對此,我們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時,應善于利用傳統媒體優勢進行輿論引導,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主流意識形態中的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電視、廣播、報紙、期刊等,為更好發揮傳播主陣地價值與作用,需注重傳播內容的創新。例如,從人民群眾生活實踐入手,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社會現實、生活現象的解釋力,從而使人民群眾能清晰地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美好生活構建的重要性,提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與肯定,進而支持、維護與宣傳它[2]。與此同時,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過程中,除注重傳播內容不斷創新外,也需要注重發揮組織合力的充分,形成共同管理、共同宣傳、共同監督的理論傳播格局,即黨政機關應當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守門人”“把關者”,對所傳遞的信息進行精準識別與篩選,讓傳播內容更具適宜性、合理性;其他部門與組織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共同管理,讓傳播更具實效性、科學性。
2.運用新媒體拓寬傳播路徑
借助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在新舊媒體深度融合中,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形式,從而打破傳統傳播思維限制,以全新的傳播理念、傳播方式、傳播渠道,構建新的傳播格局,占領輿論制高點。例如,開發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相關的微信公眾平臺,借助微信公眾平臺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交互性強等特征,促進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活動、研究活動、傳播活動中的有效參與,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傳播成為常態,深入人民群眾生活。又如,依托互聯網的全面覆蓋以及中國手機網民數量的大幅度提升。[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9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超超過61%,網民規模達到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47億,手機上網比例超過99%,手機上網月均使用流量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開發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的移動客戶端,讓人民群眾能通過客戶端隨時隨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就“學習強國”移動客戶端為例,在中宣部主管下,圍繞“建設學習強國”戰略目標,以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為核心內容,以互聯網、智能手機為工具,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有組織、有管理、有指導、有服務學習平臺。客戶端以個性化的設計、鮮明的學習主題、豐富的學習內容深受人們喜愛。
3.構建互動模式
在全媒體時代,信息跨區域傳播、跨媒傳播,已經是信息資源管理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因此,我們應善于利用全媒體技術,加強信息傳播互動模式構建,促進信息傳播的個性化、精細化發展。對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過程中,可利用大數據技術組織開展民意調查,根據民眾反饋信息,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挖掘,從而了解人民群眾思想情況,掌握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看法、明確人民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個性化需求,探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問題與創新路徑。在此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精準分類,在以人為本原則指導下,根據不同目標群體,編制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相關信息傳播內容,確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相關信息傳播形式,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更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契合人民群眾信息獲取習慣,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有效性。例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目標群體是農民,根據目標群體特征,我們在編制傳播內容時,從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發展等農民群眾最為關心的話題入手,滲透馬克思主義理論,使農民群眾明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我們在選擇傳播方式時,利用滲透性較強的傳單、海報、廣告、掛歷、新聞等載體,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無形滲透;從而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在全媒體時代得到個性化、具體化、群眾化發展,提升吸引力,形成良好互動格局。
四、結語
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理論基礎,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人民群眾中的有效融入,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發展,是黨委、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提出的要求,是媒體傳播的使命與職責。在明確認識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重要性的基礎上,借助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優勢,構建新的傳播體系,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侯勇.全媒體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認同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9(4):18-24.
[2]沈閱評.全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創構與傳播[J].記者搖籃,2016(9):3-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