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智敏
【摘 要】核心素養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備受重視,所以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均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進行。就高中教育教學分析來看,各學科的教育不僅僅要滿足大綱教學的具體需要,更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作教學措施以及方法的調整,這樣,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才會更好的實現。歷史作為高中教育實踐中的重要科目,教育教學需要強調學生的核心素養,不過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不具備優勢,所以需要從核心素養的要求入手對歷史學科的教學方式方法作研究與提升。文章對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途徑作分析,旨在為實踐提供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途徑
歷史學科不但是高中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學科,而且在新高考改革中作為選考和合格性考試的重要考核科目,因而必須在教育教學中對歷史教學作出重視。從現階段的歷史教育教學分析來看,歷史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高考的基本知識點,更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具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樣,新課標和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目標才會全面的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有正確的方法,更需要掌握科學的途徑,所以對具體的核心素養培養途徑作分析與討論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對現階段的歷史學科教學作具體的分析發現,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五個部分,以下是對這五個部分的具體概述:
第一是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等。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第二是時空觀念,所謂的時空觀念具體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以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征、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形式呈現。第三是史料實證,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以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的形式進行呈現。第四是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以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溯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形式進行考查,培養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認識的能力。第五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包含: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聯系現實等。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
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進行教學措施的實施,需要將目前的教學方式方法等作改變,換言之,要真正的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掌握正確的途徑。以下是基于教學實踐總結的一些教學途徑:
第一是利用互動教學方法進行歷史教學。所謂的互動歷史教學具體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教學內容和影音課堂資源的利用,實現教學的深化,從而使最終的教育教學有顯著的提升。以抗日戰爭教學問題,教材內容的利用會讓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整體情況有所了解,但是教材內容的平面性特點顯著,學生的感觸不深,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以積極地利用影視資料,這些資料既可以是影視改編作品,也可以是影音錄像檔案,這些影視作品的立體性比較突出,視覺沖擊力比較強,加上聲音效果,學生的感受會更加的強烈。在具體教學中,老師可以將重要的事件做特別設計,比如南京大屠殺、日軍的華北掃蕩等,通過具體事件的針對性分析,學生的情感會被調動,其家國情懷、民族精神感悟會更加深刻,這樣,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可以達到。簡言之,在歷史教育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利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感同身受,這樣,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會更出眾。
第二是利用實踐性創新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的單調,學生的學習也比較的刻板,基本上是老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不僅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較弱,對歷史史料以及歷史解釋更是一概不知。實踐性創新教學方式的利用有效地打破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如以講授高中歷史必修三中國古代瓷器發展的內容教學為例,老師在課堂上對中國古代瓷器發展作了簡單概述,并將班上同學進行分組,要求每組同學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老師預先設計的問題進行實地考察,特別是參觀歷史博物館,并要求學生對明清時期的瓷器做重點的欣賞。在博物館之行結束后的歷史課堂中,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而總結自己對古代瓷器發展的看法和認識,并提出了“明清時期的瓷器在制作方法及文化內涵上與其他朝代瓷器的區別”這樣的問題,前者考察的是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后面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這對于學生主動探索以及史料實證素養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講,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需要強調主動、辯證以及對比、分析,這樣,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效果會更加的突出。
第三是在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的逐步深入。教學分層法按照分層的對象主要分為兩大類:1.以學生為基礎進行分層。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歷史核心素養水平也有差異,所以在教學中,為了實現針對性的培養可以做如下的規劃:首先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可以劃分為三層,一般為基礎層、能力層和優化層,基礎層的學生其學習能力一般,核心素養也相對一般,能力層的學生其學習能力有顯著的提升,核心素養表現也比較優秀。優化層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均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在學生分層后,老師基于學生的差異布置教學內容,實施具體的教學,這樣,不僅教學大綱的目標得以完成,最終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也會實現。2.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分層,主要分為基礎層,即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能力層,即需要通過思考和研究可以掌握的內容。優化層,主要指的是需要通過研究分析并形成自我認知與見解的內容。就教材的分層來講,主要基于教學實踐作針對性布置,而且其往往需要和學生分層做結合應用。簡言之,分層教學更能夠體現“有教無類”的思想,這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與素養培養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第四是需要構建高效課堂。課堂對于具體的教學來講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積極地利用先進的方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非常的重要。例如在“貞觀之治”的講解中,老師可以幫助學生以歷史劇的形式還原人物,比如李世民、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通過歷史人物的還原以及演繹發生在歷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學生對人物的了解會加深,對歷史現象的出現也會有更深刻的了解。就拿“貞觀之治”來講,在扮演的過程中,“房謀杜斷”片段會讓學生印象深刻,長孫無忌對于李世民的作用也會讓學生有更真切的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對“貞觀之治”局面開創的人才因素了解會更加深入。同時通過這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更有參與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效果會更高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不僅僅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有重要的價值,對于學生的愛國情懷培育也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歷史教學中,要基于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強化核心素養的培養。文章對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做了全面的分析與介紹,并基于教學經驗總結了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一些具體教學方法,這為核心素養教學強化提供了參考。簡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途徑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佚名.高一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8(45):133
[2]葛建敏.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5)
[3]張文英.關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的教學思考——以近兩年貴州省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試題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3(7):79-84
[4]李娜.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策略[J].文教資料,2017(29):235-236
(廣東省佛山市第三中學,廣東 佛山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