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賢惠
【摘 要】思維的開發是問題的提出,是活動開展的指導意識。而思維能力的開發需要小組合作學習?;A教學開展以來,小組合作學習日漸盛行,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其具有科學設計性,以利于學生在碰壁中產生“互求”的意愿,以利于學生在“互辯”中消除誤區;以利于自主與合作銜接互動,以利于認識在“互補”中不斷完善,以利于學生在“互助”中共同發展。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想要做的有趣和令人印象深刻是充滿難度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學生的自主性和互助協作相互交流炒熱課堂氣氛,使得學生的記憶點更加深刻。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科學;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激發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討論中增強思辨意識,為課堂帶來新氣象。合作學習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需要交流,而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需要提前對所學內容有一定的自我見解,然后用語言、文字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這個交流過程對我們的理解能力、思維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都可以有一定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能激發更高級的思維,異質性的合作迫使每個成員提出彼此不同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語境里,合作小組都是異質性的,合作增加了學生口頭復述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機會來促進認知加工,同伴的鼓勵和學習互助加強學生間的理解和友誼。當然合作學習也具有局限性,比如:討論流于形式只做表面功夫、有的學生沉默寡言不善言語難以表達自己的理解、有的只是幾個學生領頭做主角,其他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其中,沒有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合理的表達等。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因素非常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師沒有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題,缺乏合作討論學習的價值性。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是引領、激發學生探究、合作的導航燈與催化劑,如果教師在討論問題的設計中沒有體現科學合理性,就會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深刻有效的合作學習,也就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那我們要設計出有意義具有開發和引領問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問題具有問題性
要讓學生產生互相交流意愿,既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探究意識,又要讓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碰壁產生“互求”的意愿。學習需要合作,通過交流互動、互相啟發,才能將問題解決。比如說政治思想題講究“情境”與“問題”相結合,其中“問題”為核心,在教學情境的設計重要蘊含一定程度的問題,結合輕松有趣、真實的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情境問題教學過程中,要將一些富有生命力、符合時代發展的學習素材展示給學生,還要注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將科學的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問題融入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積極學習的意識,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不斷集中注意力,提升學習效果。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應具有的問題性,有一定思維含量,既能引起學生思考,還能讓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碰壁,促使其產生需要幫助的意愿,否則會讓學生覺得這是一種多余。只有問題有難度,學生才會感覺到個人力量的不足,才會積極投入到問題探究和交流合作之中,熱烈討論、相互爭辯,最終將問題解決,才能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二、問題具有啟發性、漸進性
教材中的易錯易混點,或從不同角度可作不同理解的內容,容易讓學生產生疑惑。因此教師在實際的合作學習問題設計時,要不斷加強對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的提煉力度,設計出辯證的、科學的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合作學習、思考過程中,能夠不斷使思維得到活躍和碰撞,讓學生在討論學習中能夠產生不同的想法,能夠進行相互之間的質疑及辯論。學生通過這樣的討論、爭議,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不斷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教師設計問題要對知識有所選擇,盡量針對教材中的疑難點、易錯易混點,并盡量設計成具有疑惑性、辯證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不斷消除思想誤區,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學生通過討論學習,在相互辯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對問題的認識理解程度。政治問題中情境中包含的“啟發性”一定要注意其政治性思維含量。也就是問題本身要具有啟發性,能夠啟發學生從具體情境中引出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問題要有挑戰性,要有一定難度,那種學生一眼就看穿的問題,就缺少政治性思維含量,當然問題也不能過難。問題最好是具有生成性,能啟發學生自己從中發現并提出新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自主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問題的思考達到一定程度后,萌生與人討論交流的意愿,才會積極互動。若問題過難,不僅自主學習無法深入,小組合作學習也難以開展。因而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兼顧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兩方面的要求,問題既要有一定難度,還要有坡度,難度較大的要進行分解,形成題組,構成問題鏈,以引導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通過對簡單問題的解決和較難問題的思考,為小組合作創造條件,在交流討論中才會侃侃而談、激烈辯論,進而收到成效,才能鞏固、深化自主學習的成果。
三、問題具有開放性
開放性問題的含義是指,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中充分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斷構建出民主科學的討論教學課堂,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對這種問題的學習討論中,能夠通過不同角度及層次對答案進行探索,不斷發揮出了課堂主體性原則,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形成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能力,不斷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在實際的開放性問題的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設計出有序、有限制的開放性問題,保證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能不斷活躍創新思維、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的同時,降低隨機性問題的發生概率,將學生緊緊吸引在設定的教學內容當中,避免學生提出一些嚴重超出教學范圍的問題,保證充足的教學時間和較高的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討論問題的設計中既要保證與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又要使問題富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同時對發散性思維也進行了有效的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及效果。
四、問題具有豐富性、多樣性
教師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學中,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手法設計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將學生的實踐探究積極性充分的激發出來。讓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中,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不斷提升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探究這些不同問題的時候形成不同的知識儲備,同時將自身的特點及優勢展現出來。保證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讓學生表現自我,又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積極樹立學習其他成員優點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均衡、共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充分注重形式多樣性,將表演、朗讀、辯論、實驗等探究問題的方式融入問題之中,不斷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展。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問題設計之前,要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保證設計出來的問題豐富多樣。
例如,在“多變的價格”、“多變的消費”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問題設計成具有模擬表演性質的類型;在“投資理財”的教學中,可以設計出具有計算性質的問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可以設計出具有辯論性質的問題等。通過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問題設計不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都能發揮優勢,在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同時,還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對其他同學優點的學習,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實現共同進步、均衡發展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豐富多樣的問題設計,還有效的避免了學生學習效果的“兩極分化”情況出現,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和質量,極大的實現了合作學習開展的目的。
(吳江市盛澤中學,江蘇 蘇州 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