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興
【摘 要】目的:探討在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期間集束化護理所發揮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34例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9年4月-2019年8月,將所選患者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采用常規護理和集束化護理兩種干預手段,分別作用于對照組和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第7天,體內C-反應蛋白、內毒素含量水平明顯降低,僅1人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癥狀,發生概率為5.88%,與對照組相比較,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在集束化護理模式下,通過對患者病情進行監測,提前做好感染預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狀的發生頻率,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關鍵詞】血液透析;集束化;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治療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luster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34 patients who received hemodialysis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equal number of patients from April 2019 to August 2019. The two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cluster nursing were used to act o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Result: On the 7th day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endotoxin i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ly one patient ha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was 5.88%.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able (P < 0.05). CONCLUSION: Under the cluster nursing mod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re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monitor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ak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infection in advanc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more remarkable.
Key words: hemodialysis; clustering;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34例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9年4月-2019年8月,男女人數分別為18例、16例,年齡在52-76歲之間,所選患者中主要存在急性腎衰竭、慢性腎小球腎炎和糖尿病腎病等多種病癥類型,對比分析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以常規護理為主,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審閱后,按照醫院規定,開展病房清潔、病情監測以及保暖護理等護理工作[1]。
觀察組患者以集束化護理為主。首先,找準患者穿刺具體部位,將醫用器具配備齊全,醫務人員需戴上醫用手套、口罩等,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完成穿刺。其后,使用指定消毒溶劑對患者穿刺周圍皮膚進行清潔,全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以免出現感染。其次,待血液透析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定時更換輔料,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有無出血癥狀,將患者臨床癥狀表現進行詳細記錄,及時與主治醫生進行溝通,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最后,檢查導管連接是否緊密,對患者體溫進行測量,觀察患者皮膚情況,詢問患者有無疼痛感,遵醫囑給予患者適量藥物,做好抗感染防治工作,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
1.3 療效判斷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感染、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水平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為主,若計量、計數資料符合P<0.05,則表示為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3 討論
在對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治療中,血液透析的使用頻率較高,并且在實際治療工作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不過,在此期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風險,受到患者自身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并發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更多的傷害。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加大對患者病情的監測力度,檢查導管連接情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合理開展各項護理工作,確保患者疾病治療的安全性。集束化護理是當下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在病患治療當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相比較其它護理手段,這種護理模式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狀的發生概率,得到了多數患者與醫生的認可與接受[2]。
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檢測指標得到明顯改善,且感染癥狀發生概率降低,與對照組相比較,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見,在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期間集束化護理應用價值較高,適宜采納。
參考文獻
夏萍.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4):16-17.
王文霞.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