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摘 要】目的:關于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配合循證護理所取得的效果探究。方法:選擇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24例作為本文的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24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分別配合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評價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23/24),對照組為50.00%(12/24),P<0.05;觀察組一個月內復發率為8.70%(2/23),對照組為83.33%(10/12),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17(1/24),對照組為33.33%(8/24),P<0.05;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0%(24/24),對照組為58.33%(14/24),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結論: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通過循證護理手段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患者的復發率,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R4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1--01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是具有較高發病率的一種病癥,這種病癥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患者冠狀動脈出現閉塞導致有一部分心肌血流出現中斷。而患者的心肌如果持續表現出缺血的狀態就容易使患者出現局部壞死等不良表現,因此嚴重的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1]。因為這種病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而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為了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要采取科學有效合理的措施進行干預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夠防止患者病癥的進一步擴大化,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所以本文針對于此主要分析將循證護理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心律失常患者當中的護理效果,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4例作為本文的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4例作為對照組,保證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一致性,以方便進行分組對照研究。本文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卡方=0.0847,Z=0.2879,P=0.7735呵呵,;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大為79歲,年齡最小為46歲,年齡平均為(65.46±8.52),對照組患者當中年齡最大為81歲,年齡最小為44歲,年齡平均為(66.48±8.16)歲,t=0.6235,P=0.5344。所有患者經臨床檢驗診斷均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心電圖和血清酶學的檢驗標準,所有調查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經倫理委員會檢驗獲得批準。采用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方面沒有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需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在治療的基礎之上為所有對照組通過采用常規的手段進行護理,護理的時候需要為患者進行簡單的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叮囑患者配合相關治療,同時做好對患者的營養攝入指導,當患者身體恢復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為患者適當的進行一些康復訓練,患者在住院的過程中需要維持一系列的相關治療護理配合[2]。觀察組選擇采用循證護理進行干預,具體的方法從如下幾點進行:①確定循證護理問題:首先需要創建群眾護理小組,通過護士長擔任小組長,對相關的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關于循證護理和心臟等相關的知識培訓關于循證護理和心臟等相關的知識,確定循證護理問題探究有效的群眾支持資料,對患者開展循證護理。②循證護理的落實:需細致的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在患者入院以后全面的對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等進行監視,當患者出現相關心悸等不良癥狀時,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搶救,幫助患者進行臨床癥狀的改善。還要對相關的誘發因素加以控制,護士要確?;颊咦≡翰》康沫h境優越性,盡量減少人員的探視和噪聲對患者的干擾,確保患者具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保證病房的濕度溫度符合標準,并且對病房進行必要的通風。了解患者的排便狀況,避免排便用力而加重患者心臟負荷[3]。對患者強化心理干預,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護理過程中還要積極的進行用藥的指導,在患者進行藥物服用的過程中嚴格的遵醫囑為患者給藥,并且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了解患者病情變化調整用藥的劑量。重視對患者疼痛的干預,如疼痛難忍,需要適當應用止痛藥物為患者鎮痛。還要積極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當患者病情穩定以后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康復鍛煉,促進患者最快恢復。
1.3 觀察指標 收集并統計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以后的治療總有效率合并發癥的發生率,統計并收集兩組患者的復發率,對所有的患者治療以后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通過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對本文的所有標本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文中的所有計量資料經選擇采用平均數±標準差()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進行表示,同時選擇采用t值對所有的劑量值進行檢驗;應用自然數/百分數(n/%)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對本文的所有計數資料進行表示,并且通過卡方值()對所有的計數值進行檢驗;等級資料檢驗選擇采用秩和檢驗與Ridit分析來進行,同時選擇采用Z值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加以表示;組間差異性通過采用P<0.05進行表示,說明數據之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23/24),對照組為50.00%(12/24),P<0.05;觀察組一個月內復發率為8.70%(2/23),對照組為83.33%(10/12),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17(1/24),對照組為33.33%(8/24),P<0.05;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0%(24/24),對照組為58.33%(14/24),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詳細治療情況參見表1所示結果。
3 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通過循證護理手段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患者的復發率,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吳惠.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眯Ч^察[J].心理月刊,2019,14(11):85-86.
歐陽珊娜,宋玉如.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眯Ч^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6):257.
劉芳芳.循證護理在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