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摘 要】目的:探討普通內鏡治療與無痛內鏡治療的療效。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胃鏡、腸鏡及纖支鏡檢查治療的患者80例,將所有患者采用電腦隨機選取的方式進行分組治療,其中分成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普通內鏡治療,觀察組給予無痛內鏡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通過無痛內鏡檢查后患者的血壓及心率均保持良好,且發(fā)生的不良反應較少,患者檢查治療舒適度較高,上述指標數據與對照組患者數據相比存在明顯優(yōu)勢,經計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結論:對消化內科患者采取無痛內鏡進行檢查治療,其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檢查過程中的舒適度,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
【關鍵詞】普通內鏡;無痛內鏡;應用效果;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6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1--01
內鏡治療是臨床消化科常用的一種檢查治療方式,在消化內科內鏡治療中主要包括胃鏡、腸鏡及纖支鏡等[1]。然而,由于檢查通過口腔放入內鏡,加之患者對檢查產生的過度緊張及恐慌,從而導致患者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不僅降低了患者的檢查舒適度,還使檢查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因此,近年臨床針對消化內科檢查治療過程中采取了無痛內鏡,通過無痛內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檢查治療舒適度,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2]。為此,本文詳細探討分析了普通內鏡治療與無痛內鏡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具體情況見下文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探討選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消化內科行胃鏡、腸鏡及纖支鏡檢查治療的80例患者,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治療,分成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患者,觀察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49.0±3.2)歲;對照組患者有男16例、女24例,年齡30-69歲,平均年齡(49.5±3.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檢查前均采取常規(guī)體檢和吸氧處理,并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指標進行監(jiān)測,術前禁食水6小時,確保符合標準后,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內鏡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無痛內鏡治療,將2.0mg/kg丙泊酚、0.1mg/kg的芬太尼和氟哌利多以及0.3mg/kg米達唑侖配制成麻醉劑后進行緩慢靜脈注射,直至患者達到睡眠狀態(tài)后,給予患者丙泊酚3mg/kg/h維持麻醉。
1.3 觀察標準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兩組患者內鏡檢查治療舒適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方式進行對比,10分為滿分,最終分數最高則表明患者檢查治療的舒適度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者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檢查出適度的( 士s)描述,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應用n(%)描述,計量和計數數據采用t和x?檢驗,數據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顯著時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計量資料數據對比 通過記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實施無痛內鏡檢查治療過程中的血壓及心率均保持良好,患者的檢查舒適度較高,數據結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二組之間的數據差異具備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經記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數據結果僅為5.0%,而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結果達到了20.0%,兩組數據差異經計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長期的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導致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臨床上針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采取胃鏡、腸鏡及纖支鏡檢查治療,通過檢查準確掌握患者病灶位置及病情,使臨床醫(yī)生能夠準確的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3]。以往臨床針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檢查主要采取普通內鏡,但由于患者對插管檢查過度緊張,加之插管過程中所產生的強烈不適感,因此極易出現呼吸異常、躁動、疼痛及惡心等不良反應,從而增加了檢查治療難度,使檢查效果受到影響[4]。而無痛內鏡是近年臨床針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檢查推廣的一種新型檢查方式,通過在檢查前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麻醉鎮(zhèn)痛藥物注射,使患者在檢查前達到睡眠狀態(tài),從而避免了由于患者過度緊張以及嚴重的不適癥狀導致的心率及血壓波動變化,最終不僅提高了患者檢查舒適度。并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檢查不良反應,還確保了患者的檢查治療效果[5]。
這在本文分析結果中也再次得到證實,觀察組患者采取無痛內鏡治療后,患者血壓水平及心率均保持良好,檢查舒適度較高,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無痛內鏡治療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內鏡檢查安全性及舒適度,減少患者檢查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臨床檢查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劉裕.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效果及其并發(fā)癥的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4):56-57.
顧小鷺.無痛胃鏡檢查與腸鏡檢查治療中的護理[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7,30(5):3454-3455.
李池添,石勝利,馬婭梅.普通胃鏡與無痛胃鏡套扎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8, v.20(5):59-62.
史方義,楊維忠,楊許威.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應用常規(guī)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的臨床療效[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1):63-65.
王易尚,王能,稅方.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臨床對照觀察[J].心理醫(yī)生,2017,23(1):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