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慶 張成善 李聯祖
摘? ? 要:伴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條件也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在這種形勢下,社會發展對森林資源和木材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木材的使用量也越來越大,進而導致森林資源的作用和重要性日漸突出。由此,在新時期研究森林保護的相關工作和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措施被提上日程,并成為了國家政府和社會大眾關注的存在。與此同時,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開始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森林資源逐步成為了衡量一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水平的重要標準。
關鍵詞:新時期;森林保護;資源開發利用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4-0105-02? ? ? ?中圖分類號: S718.5;F326.2? ? ? ?文獻標志碼: A
作為國家基本的生態資源之一,森林資源不是獨立存在的,它不僅與水資源存在緊密聯系,還對大氣情況和土地情況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森林資源在新時期如何更加高效進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自新時期以來,經濟的騰飛使得森林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一些地區的森林資源甚至出現了過度利用的情況,不僅對地區的生態情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區域的生態系統,使得自然問題和災害頻發。由此可見,保護森林工作和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十分重要。
1? ?森林資源的重要性研究
1.1? ?從自然生態環境角度分析
對于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而言,森林資源是最重要的陸地資源之一。在新時期,森林資源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并且,國家通過立法的手段進一步強調了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突出了國家對保護森林資源的決心。要明確的是,對于整體的林業資源而言,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林地資源管理,而林地資源管理最為關鍵的部分則是森林資源。這主要是因為,森林不但能夠為環境提供氧氣,還能起到涵養水源、保根固土的作用,將森林資源稱作區域環境的“保護傘”也不為過[1]。
與此同時,對于動物資源,尤其是野生動物而言,其棲息地大多處于森林或森林的邊緣,保護森林資源不僅會對地理環境帶來積極影響,還對保護我國生態多元化和生物多樣性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除此之外,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森林,保護森林資源對人類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效果,人類現階段的發展和社會的建設離不開林木的支撐,人類生存的環境離不開森林產生的氧氣。森林資源已經不再是局限于“資源”二字的事物,更多的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是否可以做到持續發展、規范建設的基礎條件。
1.2? ?從自然經濟發展角度分析
森林資源是林業經濟發展的前提現實依據,它不僅僅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資源,還是一種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經濟資源。從我國經濟的發展史看出,林業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結構體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和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發展自然經濟的前提和基準點,是確保自然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石。由此可見,只有從根本上保護森林資源,才能形成制度規范、體系完善的經濟發展模式,才能促使自然經濟的發展,為森林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森林資源的保護應采用合理的方式,其分配和利用同樣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森林資源[2]。
2? ?新時期森林的保護工作研究
2.1? ?以科技為根本,助力森林保護工作
在新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森林保護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途徑。與此同時,時代的發展也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帶來更大的問題。因此,探討新時期森林保護工作,找到森林發展的未來道路被提上日程。對于森林的保護工作而言,林區的建設應根據新時期的變化而變化,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順勢而為,憑借科學技術來保護森林資源。這里需要注重的是,傳統模式下的粗放經濟發展不符合現階段發展的要求,追求短期效益的經濟模式終將被淘汰。粗放式發展不僅阻礙了森林保護工作的開展,還使得生態環境難以平衡,生物多樣性開始減少,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對森林來說都是很大的損失。因此森林的保護工作應從改變粗放式發展為基礎,提高森林發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比如說,應用新型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該工程是基于創新為原則,依照森林生態環境的基本規律,規范化地規劃森林環境,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服務。不同于傳統的保護工作,新型的森林生態工程不是“表面工程”,它是從科學全局觀入手,以科學發展為體系,強調的是經濟發展和森林保護并行。通過這種方式,讓森林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得以保護,進而為森林保護工作提供了更多途徑[3]。
2.2? ?以結構為關鍵,調整森林發展模式
伴隨著我國環境法的落實,我國的森林環境保護工作也開始實施,新型林業結構理念應運而生。不同于傳統“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義”的觀點,新型的林業結構強調的是保護中開發、發展中利用。持有這種結構觀點的人認為,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不是不可調和的,保護森林才能促使森林更好地進行開發利用,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因此,在保護森林的過程中,應做到以結構為關鍵,調整森林的發展模式。
具體包括:首先,結合新時期經濟發展狀況,以市場需求為發展原則,創新森林的發展模式,以當地情況為導向,結合實際謀求新結構、新發展。其次,杜絕經驗主義和妄自主義,強調合理生產、科學布局,利用不同地區的發展優勢,謀求發展的道路。比如說:可以細化林區,構化涵養水源林區、經濟發展臨期和防護林區。最后,合理配置森林資源,避免林業發展單一化,避免結構固定化,進而實現科學配置資源,優化生產管理體系。這里需要關注的是,規劃林業發展的機構是落實科學發展、強調實踐發展的基本手段,是改變原有“吃老本”意識形態的有效措施。在新時期,模式化和固定化地發展林業已經成為了具有滯后性的存在,只有貫徹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才能確保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落實[4]。
2.3? ?以防護為措施,合理保護森林
新時期,森林資源的作用日漸突出。若是依然采用粗放式發展的方式,那無疑是“殺雞取卵”,不僅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帶來不利影響,還容易導致經濟發展出現問題。因此,要做到以防護為措施,采用合理的手段來保護森林。
首先,重視保護與發展的協調,將經濟環境和生態效益綁于一處,實現經濟生態共贏。其次,提高防護力度,將森林保護工作重視起來,按照森林生長的基本規律,規范森林保護制度和體系。此外,要杜絕違背自然謀發展下決心的出現,及時發現一些消極思想并加以革除,確保森林能夠遵循科學合理的道路發展。最后,要做好隱患排查工作。對于一些可能危害到森林的有害物質(如驚蕨),要做到人工排查、人為處理。對于一些可能引發火災的風險點,要及時處理、提前準備。
3? ?新時期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在新時期,科學地采伐森林資源是保護森林資源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采伐技術仍有待加強,林業生產體系有待完善,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與此同時,人口基數龐大,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進而導致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增多。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更好地開放和利用森林資源,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研究。
第一,貫徹“青山常在”的原則。所謂青山常在,指的就是通過采伐和育苗同時進行的方式,讓森林資源在開采利用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采育結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確保林區青山常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國家發展提供森林資源。
第二,貫徹“多元發展”的方針。顧名思義,多元發展就是將森林資源進行多樣化利用。傳統的木材采伐模式,不僅經濟效益低、生產效率低下,與我國提倡的經濟高效益發展的觀念背道而馳。因此,在新時期森林資源的開采利用過程中,相關行業可以將原木材進行二次加工,加工成更具經濟價值的膠合板,剩余的廢材可以用于燃燒。這樣的話,不僅減少了林業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還提高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構建森林保護區。對于森林資源的開采和利用而言,森林保護區的構建是很有必要的,為此國家應指派監管部門來監管保護區內的開采情況,合理控制森林資源的開采數量,并制定完備的監管體系和開采利用要求,以此為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開采提供現實條件。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和開發利用工作的研究是非常關鍵的。故此,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應提前了解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并對現階段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措施進行研究,進而為后續的開采利用工作和森林保護行為的完善提供先決依據。通過這種方式,為我國構建生態和諧社會、保護森林資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 1 ] 李繼武. 新時期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J]. 生態環境與保護,2019(7):21,23.
[ 2 ] 王婷.基于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7(19):84,86.
[ 3 ] 顏繼豐. 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幾點建議[J]. 花卉, 2019(14):200-201.
[ 4 ] 張澤彬,王衛東,梁學義.森林保護與森林資源開發之間的平衡關系研究[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