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憲
(貴州省仁懷市后山鎮民族小學 貴州 仁懷 564500)
第一,“以教定學”現象嚴重。關于有關計算內容的課堂教學,一些教師所考慮的是如何盡快集中學生注意力、怎樣將所涉及的數理知識讓學生扎實掌握,忽視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這一現象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中時有發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針對部分計算內容,沒有在計算方式存在有關變化,僅僅是在數的范圍方面產生一定變化。例如:四則運算有整數轉變成分數或者是小數,學生可以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實現自主學習。此時教師需要“少講”,需依據學生現實情況,靈活選擇教學內容,不應以以往的教學預想去開展課堂教學。第二,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小學計算課堂和概念型、幾何作圖型數學課堂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難以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當下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十分多樣,例如: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同樣在進行計算教學過程中,也應對新型教學方法加以適當運用。可是絕大多數情況的計算教學,依舊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小學生也已厭倦這種授課模式,難以在學習過程中調動起積極性,也難以達到師生配合的教學效果。因此,學生則是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缺少師生間的交流機會,缺乏課堂活力。
2.1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關于那些日常測試成績出色,可是在考試過程中卻經常出錯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評價為心理素質相對偏低。正是因為學生心理素養偏低,在測驗或者是考試時存在嚴重的緊張心理與畏難情緒,進而在計算過程中使其出現很多失誤。但也不能排除一些學生缺少扎實的數學知識功底,加之審題不認真而盲目地解答,這同樣也屬于一種心理問題。要想降低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的失誤率,避免自己的心理原因而影響解題的準確性,教師就應提高其心理素質。針對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其認真審題,要關注題干信息之間的關系,對問答間的關系和題干內容加以充分把握,進而減少答題錯誤。即使答題快速屬于一種學習能力,可是快速解答難以避免失誤。對此,數學教師需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對其實際數學能力客觀分析。與學生自身因素與能力相結合進行解答,防止學生過度自信而引發錯誤。而那些在日常測試中成績優異,可每到考試卻由于情緒緊張而出現錯誤的學生,教師需要對這些學生加以正確引導,讓他們能夠對考試形成一個正確認識,使其將考試僅僅是對自身數學能力檢測的平時測驗。除此之外,數學教師也可以教授給他們一些有效的減壓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緊張情緒加以及時疏導。
2.2 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答題思路。在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題解答時,絕大多數學生均具有先入為主的思考模式,其在面對計算題目時,通常情況下不會首先對題目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選擇數學公式,而是展開主觀性聯想,探求題目和以往答題經驗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解答。可若形成先入為主的思考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答題出錯,對此,數學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將這種解答思維習慣改掉,采取科學正確的答題思路。首先,一定要認真審題提高對解答步驟的重視。牢記首先“乘除”之后“加減”,有“括號”先算內再算外的相關步驟。在平時課堂測試與訓練中,教師需對學生著重強調;其次,引導學生形成自我找錯的檢查習慣。計算完題目并沒有完成答題,而且是需要依據相關步驟對題目進行驗算;最后,合理采用糾錯方法,例如使用自我糾錯、相互糾錯等,這樣可以確保錯誤不會被落下。在檢查學生平時作業或是批改試卷時,教師可以采取學生相互自評,小組合作閱卷等模式增強學生自身的糾錯能力。
2.3 針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日常性訓練。在數學能力中最為核心的一種就是計算能力,但是培養計算能力并不是在朝夕間就能形成的,而且有關的糾錯方法也不等同于“流水作業”,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積累與培養。首先,數學教師需堅持進行日常性訓練,以此增強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教師可以依據所學內容為其布置各種類型的計算題目,而且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錯題本對自己所產生的差錯原因進行總結;其次,教師還需要對獨立運算能力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家長配合自己的工作,在家中讓學生在答題時減少計算器等電子器材應用次數,以及家長的干預。除此之外,在增強學生運算能力、掌握糾錯方法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到融會貫通,即便是簡單的錯誤也要對其深層原因進行充分分析,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刻認識。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中,如果能夠合理運用糾錯方法則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自身的糾錯能力,而且還有助于養成其自我檢查的學習意識。與此同時,計算能力也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習能力之一,它能清晰反饋出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及計算技能的運用情況,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鉆研并引導學生使用計算題糾錯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其計算能力。據此,上文簡要分析了小學數學計算題中的有關糾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