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學
面對初中生的寫作難題,很多教師選擇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倡導的小組互助模式開展寫作教學,通過在小組內討論寫作問題、交流寫作方法,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下文討論寫作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意義及方法。
一、作文教學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原則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語文教學模式,這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目標難以達成。部分學生甚至聽到寫作文就害怕,寫出的文章空洞、沒內涵。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學生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教師也得改變教學模式。所以,要想讓學生得到綜合發展,教師必須了解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原則。
1.初中教學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師在開展初中作文小組合作模式前,應該讓學生明白合作的含義。合作是指由兩人及兩人以上組成的團體,為了共同發展、優勢互補而采取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活動期間,學生們互相交流、共同合作,才能共同進步。學生須先分析文章題目,然后和同學交流觀點,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寫作。在學生自主完成寫作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文章及時批改、講解。在傳統作文課上,教師會花費大量精力幫學生找問題,然而學生卻對教師批改結果不重視,如此,學生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十分困難,教學質量低。如果教師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互相批改、互相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總結、評價學生的文章,這樣的學習方式,會大大增進學生對寫作方法的理解,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最終達到教學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作文競賽的方式,讓不同小組之間交換作文,讓學生互相了解各自的寫作水平,及時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好地全面發展。
2.初中作文教學小組合作的原則
教師要想順利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首先必須科學分組。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能力有高有低。教師在分組時,必須遵循同組異質原理。教師必須在全面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的基礎上,從學習成績、思維邏輯、表達能力等方面對學生分類,盡可能地使每個小組搭配得當,這樣小組成員之間才能取長補短,每個小組成員水平都有提升,保證小組之間公平競爭,有利于培養合作精神。分組的同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正確意識合作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召開班會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合作是為了共同進步、提高寫作水平、鍛煉學生自身表達能力建立的交流平臺。
二、初中作文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有效策略
初中作文教學一直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寫作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學生學習的綜合素養都有重要意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一直是教學難點,教師必須通過適用于學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克服對作文的恐懼心理,端正學習態度,充分激發學生對于作文的興趣。下面將針對小組合作提出一些方法。
1.輪流主持的策略
在開展小組合作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意識到每一個小組都是一個學習集體,應當共同面對寫作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寫作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例如學生應該如何選擇寫作材料、如何確定文章主題、如何表達、使用哪些表現手法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討論題目。小組帶著學習任務去交流,才能在討論時不偏離主題。除此之外,在合作過程中,小組組長要分配任務,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小組內也可以實行主持輪流制,即小組組長確定輪流主持名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公平地主持討論學習任務,最后組長可以對本次活動進行補充和總結。輪流主持制度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使得每一個“組員”都可以擔任“主持人”這個職務,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從“我不得不參與討論”到“我要參與討論”,這樣便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全組學習動力。其次,由于輪流主持制,學生必須在全組面前展示自己,學生為了展示自己的主持能力及風采,自然會去豐富自己的表達內容、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便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主持過程中,要想高效的完成任務,就需要全體組員的配合,在溝通中,學生的協作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2.創建組內交流平臺
在小組合作交流時,教師還可以組織討論活動來提高學生構思能力。小組合作不僅是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學習,更是小組與小組之間思維的碰撞。小組之間的有效學習更能體現集體的智慧。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交給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可以圍繞素材選擇話題,小組在討論過后派代表針對討論結果發言。若小組成員之間意見出現分歧,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辯論,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提供教學案例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教學案例開展示范教學。在教師的傳統認識里,由于初中生年齡的特點,教師總怕學生寫作時簡單模仿范文,出現作文千篇一律的現象。因此教師對學生不能只講籠統的專業術語,在學生寫作前一定要提供優秀的教學案例,并對案例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