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媛
摘? ?要: 高職院校育人工作歷來是國家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事關“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同志多次發表講話,為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貫徹習近平同志與黨中央在新時期提出的育人要求,開辟育人新路徑,構建“433”學生成才工程這一創新型育人模式。本文從實施背景、模式概述、成效及意義三個方面,以蘇州經貿職業學院“433”學生成才工程為研究對象,探索高職院校創新育人模式實踐路徑。
關鍵詞: 立德樹人? ?高職院校? ?育人模式? ?成才工程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育人模式實施背景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出了多次重要指示。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边@一系列講話充分明確了“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根本任務,賦予了高職院校育人工作嶄新的時代內涵,為加強育人成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立德樹人的內涵。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的立身之本,深入理解與把握其根本內涵,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育人效果的前提與基礎。“立德”即建立高尚的德行,“樹人”即培育人才。教育的本質是培育人才,育人的基本要求與根本途徑是立德。立德是途徑,樹人是最終目標,兩者統一于實踐之中。新時代,立德樹人被賦予新內涵,最終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
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要求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十大育人手段為抓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養和造就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三)高職院校立德樹人面臨的困境。
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具體類型。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和改革方向。職業教育的獨特性要求高職院校在育人過程中,注重探索與類型教育相匹配的職業院校立德樹人育人模式,全面推動職業教育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綜觀當前各高職院育人實踐,仍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
1.學工與教學分離。
在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智育”主要由教學部門承擔,為“第一課堂”;“德育”由教學部門與學工部門共同承擔,以學工為主導,為“第二課堂”。高職院校在育人環節最突出的問題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脫節,教育、教學“兩張皮”,育人效果不理想。學校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大多停留在單純直白地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傳授文化知識,未能足夠重視第一課堂這一進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
2.育人隊伍力量薄弱。
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各職能部門都應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育人意識,人才培養不只是學工、教務的“分內事”,而是校內每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起的重要責任。當前,高職院校實施育人工作大多停留在依靠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其他人員育人意識薄弱,尚未形成合力。
3.德育方法落后,手段單一。
新形勢下,大學生“德育”內容逐漸泛化?!暗掠辈粌H表現為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教育,而且寓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貫穿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依靠單純的思政教育與說教,德育方法落后,手段單一,學生接受程度低,育人效果不理想。
二、“433”學生成才工程模式概述
面對新時期培養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深入研究“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率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貼近學生成才需求,以促進學生更好發展和更高質量就業為導向,創新育人模式,探索建立科學的學生成才體系,實施“433”學生成才工程,努力為學生提供人人都合適的成才教育,讓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一)“433”學生成才工程的目標。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貫徹黨中央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創新育人方法,助力學生成長成人成才,使培育的人才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契合學生成才要求,實現學生人人出彩,成就智慧人生。
(二)“433”學生成才工程的內容。
1.“4”培養個人素養融合的學生。
“4”是指導學生擔任1任干部,參加1個社團,組織1次活動,培養1項特長。旨在指導學生制訂全面提升個人素養的計劃和路徑,有針對性地搭建成才舞臺。
一是擔任1任干部。鼓勵并指導學生擔任班級、學校、學院三級學生組織的干部,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鍛煉領導能力、合作能力;二是參加1個社團。學生通過參加社團活動,開發特長,提高能力;組織1次活動。三是指導學生在組織一次活動的調查、策劃、實施、反饋等實踐環節中,體會“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四是培養1項特長。指導學生結合興趣愛好,培養一份特長,豐富精神世界。
2.“3”培育具有核心技能的學生。
“3”是指導學生結對1名技能導師,明確1個技能方向,參加1次技能比賽,旨在培育具有核心技能的學生。
一是結對1名技能導師。幫助學生聯系結對1名技能導師,有計劃、有目標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二是明確1個技能方向。指導學生明確1個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對應的知識性技能,或掌握一個與目標工作崗位要求的職業性技能,提高學生的首崗能力;三是參加1次技能比賽。指導學生參加技能比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能力。
3.“3”培育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3”是指導學生加入1個創新創業團隊,完成1次創新創業實踐,取得1個創新創業成果,旨在培育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一是加入1個創新創業團隊。指導學生加入1個創新創業團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精神;二是完成1次創新創業實踐。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等競賽為載體,指導學生完成1次創新創業實踐,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三是取得1個創新創業成果。取得1個具有變革性、價值性的創新成果,如一份合格的創業商業計劃書等。
(三)“433”學生成才工程的實踐路徑。
1.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開展“433”學生成才工程中,切實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學院落地生根。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價值導向。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優良的校風、學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助力學生成長成人成才。
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學生要什么、學生會什么、學生成什么”問題開展育人工作。學校一切工作圍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根本問題進行,努力做到讓學生有大志、大智、成大事,成就經貿學子的智慧人生。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樹立跨界思維,打造學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協同育人機制。
將紅色基因、工匠精神融入校園,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為龍頭,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讓校園文化有溫度、草木有溫情、師生有真情、處處有激勵。實現教職工自身職業行為的規范化,強化校園管理服務規范化,打破“四堵墻”——學院與社會之墻、院內各專業、各部門之墻、教與研之墻、教與學之墻,形成二級學院、研究院、教授工作室、創新中心等各部門合作育人的協同發展機制,全面實現“三全育人”。
三、“433”學生成才工程的成效及意義
“433”學生成才工程,堅持問題導向,抓住立德樹人為本、人才培養為體、校企合作為翼的關鍵環節,認真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地方滿意的教育、辦職業性和智慧性特色鮮明的教育為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學生理想信念有新境界,綜合素質有新提升。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通過實施“433”學生成才工程,學生能夠牢牢樹立“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服務社會”的價值理念,明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更加自覺地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事業。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各項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綜合素養不斷提高。
(二)學院辦學水平有新發展,人才培養有新成果。
學院在“433”學生成才工程的帶動下,人才培養效果突出,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就業率持續增長,不斷為蘇州乃至江蘇等地區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 http: //cpc. people.com. cn/n1/2019/0318/c64094-30981554.html.2019-03-18.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Z].教黨〔2017〕62號.2017-12-05.
[3]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01-24.
[4]靳諾.堅持立德樹人? ?培養優秀人才[N].光明日報,2017-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