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安



摘要:宜昌市雖然只是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但是體育運動蓬勃發展。2016年宜昌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宜昌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了宜昌市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特色體育全面發展,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競技體育跨越發展。2018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體育強市的意見》,同年10月,宜昌市成功取得了湖北省第十六屆運動會舉辦權。羽毛球運動作為宜昌市的優勢項目,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以魏軼力、趙蕓蕾為代表的宜昌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觀察法等方法對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運動開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羽毛球;青少年;現狀;策略
1調查對象
在宜昌市中心城區西陵區、伍家崗區和高新區共選取了10所小學作為調查對象,它們分別是:西陵區實驗小學、西陵區鐵路壩小學、西陵區綠蘿路小學、葛洲壩實驗小學、伍家崗區實驗小學、伍家崗區隆中路小學、伍家崗區楊岔路小學、高新區實驗小學、高新區深圳路小學、天問學校。其中9所公立學校,1所私立學校。
2調查方法
2.1問卷調查法
針對10所小學的學生和家長,設計了不同的調查問卷,其中學生問卷181份,家長問卷87份。通過隨機抽查,就其對羽毛球的喜愛程度,學習動機和對羽毛球運動的了解等情況進行調查。
2.2訪談法
通過對10所學校的領導或體育教師,以及宜昌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員進行面對面交流,打電話詢問等方法,旨在了解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發展的現狀和困惑。
2.3實地觀察法
對10所小學進行實地觀察,了解學校的室內運動場地的面積及使用情況,同時,了解各個學校的課程開設情況。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宜昌市青少年參與羽毛球運動態度分析
本次問卷,從10所小學中隨機抽查了181名小學生,其中男生80人,女生81人。小學高年級136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5%,小學低年級4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5%。其中,非常喜歡羽毛球運動的有8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45%,比較喜歡羽毛球運動的有6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4%,態度一般的有3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7%,表示不喜歡羽毛球運動的只有7人,不到總調查人數的4%。從表二表三可以直觀地看出宜昌市青少年明確表示喜歡羽毛球這項運動的是絕大多數,近半數的學生每周有固定的訓練次數,說明羽毛球運動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
3.2家長對青少年參與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2019年10月到12月,選取本次研究的10所小學的87名家長進行隨機調查,其中,男家長3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8%,女家長54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2%。結果顯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運動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表四和表五,可以明顯看出,喜歡運動和比較喜歡運動的家長達到了74%,而支持孩子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家長也達到了75%,25%的家長表示中立,沒有一個家長反對。另外,97%的家長認為運動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新時代的家長,不僅自己愛運動,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全方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從表六家長支持孩子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動機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運動緩解學習壓力,強身健體,從而達到喜歡運動,培養孩子終身體育的意識。只有少數家長對孩子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心態帶有一定的功利性:24%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訓練,掌握一門技術;9%的家長希望參加羽毛球運動能為升學及日后的工作提供幫助;1%的家長帶有攀比心理。
3.3教師隊伍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教師是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宜昌市雖然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羽毛球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嚴重缺失。本次研究的10所學校中,羽毛球專業老師只有4人。專業教師的稀缺,導致喜歡羽毛球運動的學生中,真正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數不到14%,想學習專業羽毛球技能的學生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到體育運動學校或者培訓機構去完成。盡管在本次調查的181名學生中,80%的學生有請專業老師指導的愿望;62%的家長希望孩子能跟隨具備相關羽毛球教學證書而又有耐心、有一定的教學年限的教練訓練。師資短缺從客觀上阻礙了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開展。
3.4場地設施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羽毛球因為運動員身體接觸少,動作舒展,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但是,羽毛球的專業動作、步法、移動以及技戰術的組織等都必須在專門的場地上才能完成。通過對10所學校進行實地觀察,發現其中6所學校有室內運動場,主要運用于籃球訓練,4所學校連室內運動場都沒有。學生課間的羽毛球運動只能在操場上進行。
校外的羽毛球運動場地也十分有限。整個中心城區對外開放的羽毛球場地只有18處,而且分布不均勻。通過問卷,39%的學生表示自己家或者學校附近根本沒有羽毛球館;24%的學生表示自己家或者學校附近有條件比較好羽毛球館;只有20%的學生表示自己家或者學校附近有條件很好羽毛球館。
3.5其它因素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3.5.1學訓矛盾
表七顯示,制約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活動的主要原因是課業負擔重,課余時間有限,加上場地短缺,導致青少年羽毛球運動不固定,欠專業,難持久。
3.5.2比賽制度
比賽是推廣和普及羽毛球運動的有效途徑。比賽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熱情,提高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競爭意識,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問卷調查顯示,如果有機會參加比賽,70%的學生表示他們會積極參加,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鼓動朋友參加;23%的學生表示可能參加,只有7%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經過訪問,宜昌市除了楊岔路小學會組織校級羽毛球比賽外,其他學校的青少年只能參加市級和省級比賽。一年之中,市級和省級的比賽也只有10次左右。因為其級別高,參賽人數有限,加上選宣傳力度不夠,比賽的作用無法顯現。
3.5.3宣傳力度
通過數據統計,我們發現,在湖北籍羽毛球運動員中,榮獲世界冠軍的人數有10人,其中,7人為省會城市武漢培養出來的,其余3人全部出自宜昌市。世界冠軍魏軼力、杜玥,奧運雙料冠軍趙蕓蕾,羽壇新秀李汶妺本應是宜昌家喻戶曉的人物,可是,在問卷中顯示,50%的青少年1個有名的運動員都不知道;10%的青少年只知道1個有名的運動員;19%的青少年知道2個有名的運動員;11%的青少年知道3個有名的運動員;不到6%的青少年知道4個有名的運動員;4%的青少年知道5個有名的運動員。宣傳力度不夠,優秀運動員的榜樣作用大大降低。
4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對策研究
4.1宜昌市青少年運動傳統特色培養模式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加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宜昌市各中小學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利用大課間和體育課開展不同形式的訓練,形成各自的傳統特色。經過實地調查,宜昌市楊岔路小學的羽毛球特色運動模式值得推廣:針對地域特點,編撰專業教材;每天利用一個大課間的時間,組織全校學生做羽毛球運動操;每班每周安排一節羽毛球專業課;每周的社團課為有興趣的學習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和更多的訓練時間;每學年組織一次全校性的羽毛球比賽,一二年級顛球比賽,三至六年級則要舉行團體比賽和單項比賽。
4.2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俱樂部培養模式
俱樂部組織對各項群眾運動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宜昌市的羽毛球俱樂部僅僅在成人之中盛行。青少年俱樂部的成立可以從夏令營、冬令營和親子俱樂部開始,逐步獨立,達到吸引企業參與的目的。
4.3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社區活動基地模式
學校體育由于受時間、場地的限制,急需與社區建立有效的聯系。利用社區這個廣闊的平臺,吸引學生家長、社會人士參與到青少年羽毛球活動之中。
5結論與建議
根據本次對宜昌市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現狀分析,宜昌市青少年喜愛羽毛球運動,家長也比較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羽毛球運動,但是學訓矛盾、場地有限、師資缺乏、比賽制度單一等因素阻礙了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優勢運動項目的資金投入,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學校場館建設;引導學校合理利用現有的場地,實行分時段對外租用;加強校與校之間,區與區之間的比賽頻率;加大宣傳力度,讓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成為青少年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