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目的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體現了我黨踐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民族共同繁榮和共同發展等民族理論,涉及到“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和“堅持民族平等、團結、互助政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等政策方針,這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在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中的生動詮釋。
關鍵詞:東西部協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政策;視角;實踐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采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 。”這不僅為幫助貧困落后地區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展示了“中國智慧”,也為少數民族同胞不斷解決團結、發展、繁榮等諸多問題和深層次解決少數民族地區持續健康發展問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中,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民族政策原理和措施,這對于我們國家今后進行鄉村振興等其他工作具有很大的啟示與現實意義。
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體現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本質論思想
在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中,他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該論斷從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最終目標的層面,揭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消滅剝削、消除貧富分化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杭州市和黔東南州扶貧協作及對口幫扶工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杭州市作為全國先進發達地區,對口幫扶和援助西部落后地區黔東南州發展,真情實意扶、真金白銀投、真抓實干幫,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給予了黔東南無私援助,為全州決戰高質量脫貧摘帽注入了不竭動力,切切實實做到了先富幫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據了解,僅2018年,黔東南州共獲得杭州幫扶資金5.864億元,浙商(杭商)在黔東南州投資簽約項目31個協議金額42.81億元,111家浙商(杭商)企業新增投資額33.196億元,極大地推動了黔東南州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體現馬克思主義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思想
杭州市和黔東南州扶貧協作及對口幫扶,是先進發達漢族地區幫助西部落后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個典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思想。具體幫扶工作涉及到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和社會參與等幾個方面。
產業方面,立足兩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通過加強特色產業對接、大力打造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鏈、畜禽養殖屠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電商產業集群等若干特色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等方式幫扶與協同發展。2018年成功引入劍河榮興活性炭項目、黔城華聯超市等多個項目,目前落地黔東南州的浙江籍企業數100余家,產業扶持成效顯著。勞務協作方面,杭州市扶貧和扶志并重,創業和就業并重,勞務輸出和就近就業并重,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的脫貧。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黔東南州注重引進、嫁接浙商的創業精神、民間的創富動力,其中余杭—天柱“十百千億”華鼎服裝產業合作項目依托東部龍頭企業的支持,創辦了3家本土服裝加工廠。同時,進一步加強勞務協作,建立了黔東南州“1+16”駐杭勞務聯絡工作站,引入新三板上市企業--浙江新聯外包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政府+企業+經紀人+打工者”的新模式,目前已有7.06萬名貴州籍貧困人口在浙穩定就業,其中黔東南州1.335萬人。通過設立扶貧車間、浙商企業帶動等多渠道推進,創造就業機會,黔東南8008名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業。電商扶貧方面,依托杭州電商之都優勢,助力黔東南黔貨出山。依托杭州電商產業高度發達、產業體系高度健全的優勢,通過平臺覆蓋、體系建設、信息共享、品牌共建等方式,為黔東南州農文旅產業發展賦能。杭州市大力招引阿里巴巴、網易嚴選、云集、貝貝網、環球捕手等知名電商平臺入駐黔東南州。杭州中華農業電商博覽園內開設400㎡“黔品中心”,120余種農特產品入駐展館,線上線下互動,助推“黔品入杭”,等等。
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體現馬克思主義“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和“堅持民族平等、團結、互助政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政策方針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黨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作為新階段民族工作主題,其精神實質就是要進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著力點就是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根本目標就是要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特別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國家更是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力度,確保了黔東南州等少數民族地區與全國人民于2020年同步小康,其中,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是加大民族團結互助、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同步小康的重大舉措。
因此,為幫助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促進民族共同團結奮斗與繁榮發展,杭州市和黔東南州積極探索團結協作奔小康工作模式,積極推動“三級結對”幫扶全覆蓋,并在黔東南州三穗縣成功實施。主要做法是與杭州市江干區探索推進村社、村企、院校三級結對幫扶全覆蓋,推動三穗整縣“減貧摘帽”。2018年共幫扶三穗縣項目91個,資金1162萬元,兩地結對幫扶128所(家),有力地促進了兩地民族共同團結奮斗與繁榮發展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全國扶貧宣傳教 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生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研究叢書)[M].人民出版社,2020.
[2]吳大華 主編.東西部扶貧協作問題研究:以貴州省為例[M].? 經濟管理出版社,2019.
[3]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司 著,脫貧攻堅基層實踐(2020)[M].中國言實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劉云(1980-),男,貴州劍河縣人,管理學碩士,講師,黔東南州大數據發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政府經濟、公共政策、行政領導、戰略管理、民族政策等。
(貴州省黔東南州工業和信息化局? 貴州 凱里 5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