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衛生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杭州 310000)
急救教學作為教學重難點,教師主要采用理論講解與示例操作相聯合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急救教學又具備了較高實踐性、較強操作性等特點[1],因此對于中職護生臨床實習來講,急救教學作為十分關鍵的培訓類項目,教師采用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在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所需[2]。因此,本次研究引入綜合模擬訓練與理論指導相結合,應用于中職急救教學中,選取某中職學校接受急救教學的共計100例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具體教學效果,探究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在中職急救教學中的應用的意義和具體的途徑,以期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與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
本次研究選取某中職學校接受急救教學的共計100例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學生的學號作為分組依據,將學生劃分為各50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包括14例男,36例女,年齡均為18~19歲,平均年齡為(18.6±0.24)歲;觀察組包括10例男,40例女,年齡均為17~19歲,平均年齡為(17.9±0.26)歲。所有納入本次研究的學生均作為同屆學生,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教學內容及目標
兩組中職護生在實訓教學中,主要的授課內容包括了心腦肺復蘇、院前急救、急性中毒病人急救、海姆立克救護等內容。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臨床常見急癥的急救診治,并掌握相應的救護原則措施,能夠熟練準確地運用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予以病人及時緊急救護,并掌握應變、溝通及寫作的能力,具有尊重病人及家屬、慎獨修養和愛傷的觀念。通過對急救技術的學習,學生能夠在學習基礎理論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的技能;能夠在各種形式和情境下對危重病人進行及時的、有效的、正確的初步處理和搶救配合工作;能夠正確實施急救護理技術,熟練掌握與其他醫護人員配合的方法,并養成團隊合作的職業精神,為今后從事或參與急救護理工作奠定基礎。本研究將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在中職急救教學中進行合理應用,通過情境模擬訓練的方式,來提高急救教學的實踐性與實用性。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積極性。教師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在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對比試驗的客觀的數據和教學效果的展示,我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在中職急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能夠使學生和教師能夠更加重視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在中職急救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方法
對照組: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急救相關理論指導和示例,對急救方式、急救設備的使用教學等內容進行講解。教師通過引入臨床急救案例以及常見的急救操作演示,對重點的教學內容,比如心臟復蘇、電除顫等進行重點教學,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實訓講解,為學生演示后回視。
觀察組:教師采用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的教學方法,在與對照組理論教學一致的基礎上,結合綜合模擬訓練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并借助經典案例開展情境教學模擬訓練,針對模擬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與改正。在創設的幾乎一致于ICU的臨床設施環境中,模擬訓練室的教學用具包括了心電圖機、監護儀、中心吸氧/吸痰設備、洗胃機、呼吸機、救護車、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儀、輸液泵、除顫器等多種示例用物,并且在教學中配備模擬實驗人,能夠表現出基礎的泌尿、心血管、呼吸等機體系統生理特征,有助于師生展開綜合模擬訓練。在模擬實訓過程中,護理教師帶領學生在完成一系列的病例帶教、輸入信息、根據教學所需調試模擬人的一系列工作后,帶教老師模仿臨床急診科醫生/護士的具體操作,給予學生針對性的綜合模擬指導訓練。在綜合模擬訓練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導入情景案例的方式,進行簡短的實訓授課,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讓學生自主練習急救技術,并結合臨床的急救情境進行模擬演練。最后,教師評估演練操作結果,并反饋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設置2~3個病例場景展開綜合模擬訓練,對每一組病例都劃分5~6名學生為一組展開急救演練。完成教學后,教師再評估幾組學生的教學效果并予以分析點評。
1.本次研究根據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問題處理能力與教學滿意度這四個方面進行評分,考核兩組中職護生的急救理論知識及技能并評分,包括急救表現、急救診斷、急救原則、急救措施、技術設備使用情況和藥物應用等情況[3],從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兩個角度進行綜合性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水平越高。
2.本次研究通過設計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中職護生對于各自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來了解中職護生對于各自教學方式的滿意程度。本研究從學生的角度設計以選擇題為主的問卷調查,分別對學生是否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理論結合實踐的感受情況、自身的積極性有沒有得到提高、急救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進行調查。問卷共設計四個選項:①喜歡教學方式;②理論結合實踐;③提高學習積極性;④提高急救能力。教師讓學生如實回答,并進行現場發放收回。
本次研究選用SPSS21.0軟件對研究的數據進行有效處理。計量資料的對比選擇t檢驗,所有計數數據均用X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本研究運用流行病學統計程序Epidata 2.0版及EPINFO2000版統計軟件包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兩組中職護生急救理論及技能成績相較,觀察組學生的理論及實際操作考核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在80分以上,其中操作技能的評分接近90分的較為優秀的成績。而對照組的學生的理論成績在83-88之間,操作技能考核評分為71-85之間。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職護生急救理論及技能成績相較
(二)兩組中職護生對教學方式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相比對照組明顯較高;同時,觀察組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較高于對照組,并且在問題的處理能力等方面的各項指標都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的學生。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職護生對教學方式滿意度調查
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在中職急救教學中的應用,具備整體性訓練內容這一特點,能夠進行系統化急救模擬訓練,從而有效增強了整體教學的靈活趣味性。教師能夠以創設臨床教學情境為主要契機,通過具備一定“生理反應功能”的高級綜合訓練模擬人展開實訓教學,從而為中職護生的急救學習創設安全真實的情境[4],使學生在能夠互動且安全的情境中鍛煉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例如,學生在對模擬人進行心電監護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心電圖異常情況,就能夠自主地去查找心電圖異常的原因并探索心電圖知識,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5]。并且,綜合模擬訓練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在傳統教學中的厭倦情緒,不斷激發學生對急救知識及操作技能的學習興趣,從而綜合提升實訓教學成效,縮減了中職護生從理論到實踐層面的差距。在急救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第一,時效為先”這一宗旨[6]。但是,傳統教學下的中職護生,往往無法在緊急救護中對患者做出迅速的評估和實施緊急救護處理。而通過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實訓,學生能夠經過實訓形成緊急救護意識,并獲得迅速判斷及施救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及時指出學生在實訓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及時改正。本次研究結果也證實,觀察組學生的理論及實際操作考核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觀察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高。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通過對于觀察組與對照組在中職急救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的學生在主動性和積極性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他們在問題處理能力等方面的各項指標與總評分也都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的學生。這說明,采用理論指導結合綜合模擬訓練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以及掌握并運用理論與操作技能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