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新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思想性”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屬性之一,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特殊的優勢。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挖掘德育因素,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我通過《圓明園的毀滅》的課堂教學,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通過歷史背景的介紹,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許多事件本身及其歷史背景里蘊含著許多德育素材,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將很好地實現學生德育目標。如在教學“火燒圓明園”時,我先向學生介紹歷史背景。伴隨著講述,學生群情激憤、百感交集。于是,我抓住時機問學生:“怎樣才能保證我們國家不再被外國侵略,國民不會被欺負?”同學們紛紛發表看法,最后我進行總結。這樣就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二、加強朗讀指導,撥動學生愛國情思
《火燒圓明園》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我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情感。當朗讀“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時,文中包含了好幾個“有、也有、不僅有、還有”表示圓明園建筑宏偉、風格各異、景色優美的句子,我要求學生帶著欣賞贊美、驕傲自豪之情,語調輕快自然、語速稍緩,把學生帶入一百多年前的圓明園之中,讀完之后學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圓明園的贊嘆與自豪的神情。當讀到“圓明園被毀滅”的部分,朗讀的語調就要沉重而氣憤,語速稍慢、聲調可以提高,重讀“闖進、統統、凡是、任意”等關鍵詞,學生自然而然地對英法侵略者的野蠻、強盜行徑恨之入骨。通過聲音輕重、快慢對比有節奏的的情感朗讀,激發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三、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火燒圓明園》的課文教學中,我帶領學生深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使學生如臨其境,使他們在思想感情上與作者溶為一體,產生共鳴。為了直觀地給學生展現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圓明園毀滅前圖片、資料。當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時,無不為祖國的能工巧匠所創造的奇跡深深折服,驕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講到“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時,我播放音樂,讓學生閉目假想在圓明園游覽。讓學生充分感受這舉世聞名皇家園林、人間仙境。這樣學,既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四、抓住關鍵詞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課文豐富的育人思想感情是滲透在文章字里行間的,教師要充分通過重點字、句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教學《火燒圓明園》這一課,我緊緊抓住中心句進行引導分析,切實地把握它的內涵,深化學生思想情感。第一自然段首先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教學這個句子,先引導學生思考“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進而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最后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了解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仇恨侵略者的野蠻行徑,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五、及時總結升華 ,抒發內心愛國情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充滿感情的內容總結,能有效地滲透德育。在講授課文最后一段圓明園被英法侵略者毀滅時,我先播放了一段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再把展現圓明園過去輝煌的圖片與課文屈辱見證的插圖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最后把一張圓明園廢墟的圖片放大讓學生目視一分鐘,并提問:“同學們,假如此時你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些什么?”學生的話匣一下子打開了。通過談感想,增強了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也就有血有肉、順理成章了。
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滿感情,并針對課文的相關內容對學生有機滲透德育,就能很好地實現德育目標。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