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互聯網模式? 中小券商? 國外經驗? 啟示
截至2018年末,我國已為131家金融機構發放了券商牌照,中小券商占比超過了80%。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其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對國外的先進經驗進行梳理,有助于為國內中小券商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新思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引入了互聯網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券商也呈現出新特征,具體表現于:
第一,以移動支付為基礎,清算實現完全電子化。在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下,證券交易通過手機、電腦等能夠實時完成,帶來了便捷化與高效率;第二,借助云計算實時處理海量數據,實現用戶精準營銷。以互聯網為依托,對海量數據進行搜索引擎,有效掌握客戶需求;第三,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金的有效匹配。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交互性使資金的投資、需求方能夠實現直接對接,提高交易的公平性、透明性。
20世紀90年代,美國金融行業開始混業經營,券商互聯網化模式開啟,逐步走出低廉傭金競爭格局,逐步向差異化、創新化經營模式轉變。尤其是《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的出臺、互聯網證券業務的開放,推進著券商行業的調整發展。
例如嘉信理財公司,在其成立之初亦是高度同質化經營,在互聯網化模式的引領下,逐步開拓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等業務,采取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吸引中小客戶群體。2008年,公司自主建立了應用平臺,開啟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網運營模式,創新產品與服務,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盈利增長明顯。
20世紀90年代,日本金融行業采用分業經營模式,但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中小券商紛紛布局中小客戶市場,從創新產品與服務著手,運用互聯網搜集客戶信息,細分客戶群體并深度剖析其需求,進而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例如SBI公司,將客戶資源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致力于大零售業務的拓寬,最終成為了全球性的券商公司,近年來更是致力于通過橫向拓展增強實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券商行業必須加快推進互聯網技術與應用,這亦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推進低成本、高效率運營。例如日本的SBI公司,率先開展網上金融業務,從一家小規模的公司成為全球性券商公司,正是依托于互聯網應用,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張。可以說,推進中小企業的券商互聯網化能夠幫助其提高戰略定位,拓寬業務規模、快速成長。
中小券商在發展互聯網化時,選擇的路徑存在多樣性,需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優勢進行抉擇。例如,中小券商由于其規模較大,大多缺乏技術和實力支撐,難以實現自建平臺,可采用合作的模式,待其后續業務擴張、規模擴大后,再尋求其他模式。
對于中小券商公司而言,其客戶群體有限,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要擴充客戶群體。以互聯網化作為契機,適度運用低傭金策略吸引中小客戶,但同時要避免行業同質要經營,結合市場行情等推進不同的投資組合策略,進而提升客戶的粘性。整體而言,在以創新為驅動的背景下,中小券商的發展要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培育其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陳凱麟,蔣伏心.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證券公司發展戰略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GL證券公司實證研究[J]. 經濟體制改革, 2017(2):102-108.
[2]趙陽.證券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評價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 2018, No.306(09):36-38.
[3]王佳寧,吳超,喬晗,等.互聯網券商的商業模式轉型創新之路——“嘉信理財”案例[J].管理評論, 2018, 30(4):2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