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李芳
關鍵詞:科研項目? 精細化管理? 激勵
科研管理“政府招標—單位投標—中標單位科研活動—科研成果轉化—市場化應用”全鏈條分析,科研項目管理處于中心地位,是成果形成和轉化的前提及基礎。改革深化期,科研管理的重心應當轉移到成果管理上,強化法人責任監管,加強科研項目精細化管理,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水平,提高科研投入效率。
經費管理問題主要包括核算不規范、使用違規、支出與預算不符、結余經費管理不明確等。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中的問題除極少數項目負責人有意的違法違規外,與項目來源渠道多樣化、管理政策不合理、項目開支范圍內容不完善客觀上存在一定關系。
經合組織(OECD)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科研項目的投入產出水平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發投入效益差距很大,主要體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相比于管理漏洞造成的經費“跑冒滴漏”,更加影響研發投入效益的,則是科研成果轉化率的不足。2013年,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在40%以上。
美國實行科研項目二級評審制度,為確保項目經費監管實行“單一審計制度”。美國率先在全球展開科研成果轉化激勵,通過拜杜法案及后續專利政策申請權等的確定在法律體系方面保障了科研人員的專利權利,通過整合科研檔案在線報告工具系統(Re—PORT)并向公眾開放,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透明與共享,創建了科研與市場連接的平臺。
英國在科技資源共享的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以聯合電子申報系統( Joint Electronic Submission System,Je-S)為基礎平臺的一套獨特、高效的科研項目管理體系。
科研項目管理由課題制向法人責任制的轉變,順應了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法人責任制下應強化課題承擔單位的法人責任,要在課題管理和服務中充分發揮好立項組織指導作用、項目實施協調作用、資產和成果管理統籌作用、經費管理審核監督作用。
建立完善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是科學、規范管理科研項目的前提條件,完整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應當涵蓋項目管理、經費管理、經費審計、合同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獎勵等。通過制度完善、流程梳理,做到“項目管理制度化、制度管理流程化、流程管理表格化”以提高科研項目管理的效率,讓科研人員集中精力在業務上。
單位應當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以科研部門作為科研項目管理的牽頭部門,在項目管理各環節明確科研、財務、紀檢審計、資產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與權限,建立健全項目管理責任制。
在“單位—科研部門—項目負責人”的三級管理體制下,對于不同的項目,可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模式。對于規模較小的一般項目,可由科研部門直接協調;但對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中心之類涉及跨專業、規模大的項目,可采用矩陣式的管理方式,整合校/院內資源,確保項目申報及后期實施階段快速協調、處理相關問題。
在組織保障方面,可在科研部內設置技術轉化辦公室等下屬機構并配備相應工作人員,負責科技成果及技術轉讓、許可、管理等工作。
在激勵方式方面,對科研人員具體的激勵除了常規的物質激勵、職稱評聘及各種榮譽稱號外,科研成果相關權利歸屬是一個重要的激勵因子,必須強化落實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方面占有較高的份額。產權激勵目前尚處實踐中,具體成效及正、反影響皆有可能出現,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有益的探索。通過產權事先界定,讓科研人員明確自己的權利,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用最大的熱情投入到項目研究中,完成項目研究。以合同事先約定知識產權的權屬與權利行使的限制,明確承擔單位與科技成果發明人之間的產權分配,明確科技成果二次開發時的權利及責任義務,明確最終科技成果時各方的產權分配,才能讓科研人員專心進行科技開發工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賀德方.美國、英國、日本三國政府科研機構經費管理比較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7(7):87-96.
[2]胡瑞,李忠云.高等學校矩陣式科技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70-72.
[3]韓奉璋,雷星暉.科研人員成果轉化分享比例與研發動力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6(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