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偉
關鍵詞:施工企業? 集團? 經營模型
(一)一、二線城市現狀
一、二線城市經濟發達,政府支持力度大,市場容量也較大,因房價較高PC預制構件銷售價格也水漲船高,所以住宅產業化企業較多,競爭也比較激烈。生產效率較高且成本控制較好的企業絕大部分處于盈利狀態。
(二)三、四線城市現狀
三、四線城市經濟欠發達,政府支持力度較小,市場容量也小,住宅產業化企業相對較少,但競爭也比較激烈,房價較低,PC預制構件銷售價格自然也相對較低。一些生產自動化程度較低,獲得訂單較少、且成本控制不好的企業很容易出現虧損。
住宅產業化集團企業要實現盈利,企業管理者要善于管理4個經營模型:市場模型、營運資金模型、利潤模型、分權模型。
(一)市場模型:決定投資區域與投資規模
市場模型包括:投資可行性分析、市場定位、投資區域與投資規模。
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大小決定其產能大小,投資規模越大,資金需求量也就越大,所導致的投資風險也就越大。一個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投資決策風險,決定在哪個區域進行多大規模的住宅產業化投資,筆者認為需要考慮以下條件是否成熟。
市場有多大:對新建以及待建項目政府是否出臺了較高預制比率的產業化扶持政策,這將直接決定預制構件的整體需求量。
價格有多高:該地區經濟是否發達,房價是否較高,將直接決定PC預制構件生產企業產品銷售價格的高低以及產品的利潤空間。
競爭對手有多強:充分分析該地區競爭對手的數量,這將直接決定該地區預制構件的整體供求關系以及競爭的激烈程度。
自身實力有多大:企業投資要控制好風險就需做到以銷定產,所以在決定投資之前,要根據本企業的市場地位以及可預估到的訂單金額,在結合生產效率以及年度經營目標確定該區域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二)營運資金模型:決定企業可以做多大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任何企業要良性發展或快速擴張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要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就必須提高企業資金的周轉速度。同樣規模的營運資金,周轉速度越快,可支撐企業的規模也就越大。要提高營運資金周轉速度,在不大幅影響銷售的前提下,可以合理縮短應收賬款賬期,延長應付賬款賬期。
在產能一定的前提下,要使產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企業規模與利潤的最大化,這取決于企業獲得訂單的大小,營運資金的規模以及周轉速度。營運資金規模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營運資金的投資規模、留存收益的后續補充,以及企業的融資能力。當項目利潤率高于企業資金成本率時,企業為保證規模與利潤最大化可考慮發揮外部融資的財務杠桿作用。
(三)利潤模型:決定銷售定價區間與項目取舍
企業在設計經營模型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不同產能利用率下的固定成本攤銷金額(例表1)、PC預制構件的異形率、市場定位、以及利潤目標。企業要實現預定的利潤目標,就需要設定企業產品的銷售價格區間以及預定的利潤空間,同時完成既定銷售價格區間下的產值并控制好成本。
在進行項目選擇時異形率較高的項目應謹慎接單生產,由于異形件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下,導致直接拉高了該類異形件的單位固定成本以及單位人工成本,使得銷售訂單風險評估時表面上盈利的項目實際生產時則出現虧損。企業能做多大,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優質訂單的數量。因此在進行項目選擇時對異形率較低,達到公司利潤率指標的項目應優先考慮承接,否則應進行嚴格控制或放棄。
(四)分權模型:建立以預算管理為基礎的分權體系
要確保年度經營目標實現,應以項目為單位進行單位項目預算控制,同時以年度為單位進行年度預算整體控制。經營過程中根據完全產品各項成本占銷售價格的比率進行控制,企業業務審批流程在進行分權設定時,可參照上述理念進行設定。
為什么許多企業經營管理經常出現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分權不合理,責權利不明確,或缺乏對應的激勵機制。那企業如何才能既控制好風險又能激發經營者以及全體員工的活力呢?企業首先需要建立科學的分權體系以及良好的激勵機制。
從企業管理來看,需要從“大分權”、“小放權”兩個維度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分權體系。大分權設計理念:大分權解決整體風險可控問題,對核心、敏感資源實行三權分立機制,對核心、敏感權限進行固化、各子公司統一不得變化。比如超年度預算的費用審批,超項目預算的費用審批、年度分紅、獎勵的發放都需經過嚴格審批。小放權設計理念:小放權解決靈活性問題,對預算內完全產品各項成本實行層層放權機制,對非核心、非敏感權限由子公司因地制宜的制定。
為全力激發經營者以及全體員工的活力,企業應秉承價值創造與價值共享的理念,比如實際銷售價格高于公司設定的產品銷售價格區間即可獲得超額提成,鼓勵員工在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的同時分享更多的收益。為控制好成本,公司可按降本金額的一定比率進行獎勵。鼓勵員工通過改進工藝、規模采購以及充分招投標的方式降低采購成本。
參考文獻
[1]趙翔翔.新常態下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途徑[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2):138.
[2]丁賀.淺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工作[J].經濟研究導刊,2019(2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