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勇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管理? 現狀? 改善策略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即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對外投資等,其中固定資產是為滿足自身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需要而必要的單位內部資產,主要包括辦公建筑物、辦公設施、通用設備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必須樹立以下幾點目標:一是合理配置資產,發揮資產的最大效益;二是管理好用好資產,實現資產動態化管理;三是準確核算資產,保證資產安全性和完整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量明顯增多,傳統固定資產管理手段和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改革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在實物管理、資產預算等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事業單位配置缺乏規劃性,資源利用率較低。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初會簡單制定資產購置方案,但內容不夠詳細具體,資產使用依據不充分,購置資產過于隨意,不能完全按照預算執行,這導致大量閑置資產浪費,無法發揮更高效益。事業單位之間及內部資源共享程度較低,常見重復購置現象,大量行政經費支出較分散,不利于提高行政辦公效率。其次信息錄入不完整,管理手段落后。很多基層固定資產數據不完整,系統內登記的固定資產不全面,管理效率低,不能及時更新當前實際資產,對維修、報廢等固定資產分類不清楚。由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崗位少,因此固定資產無專人管理,很多固定資產雖然存在于賬面上,但實際已經老化或缺損,維修保養不及時。最后行政事業單位賬務核算不規范,賬實不一致。這種現象較普遍,主要由于入賬不及時、折舊不合理等因素導致,購置資產按照相應流程進行,但往往部門已經投入使用,但固定資產管理處還未登記,長時間有可能遺漏,不能動態化反映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管理情況。此外信息對外公開不完整,不能將責任具體追究到人。
(一)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標準化管理必須完善購置預算計劃,優化內部固定資產配置。首先,單位人員必須更新管理理念,認識到固定資產的公共屬性,加強資產管理的效益,按需購置,避免固定資產的閑置和浪費。其次,堅持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提高固定資產預算的目的性、計劃性和規范性,必須出明配置標準,考慮固定資產的實用性,以發揮出最大效益。最后,事業單位之間及內部整合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減少資源重復、浪費。
(二)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賬實相符
事業單位要指派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和賬務核算工作,當有固定資產購置需要時,要準確時刻維護運行信息,對部門使用資產及時登記在冊,及時更新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提高管理崗位人員專業水平,劃分為相應環節如專人維修維護。固定資產使用部門要定期向管理部門報告入賬、折舊情況,并按照資產配置標準提供維修依據,若有報廢及時購置,各部門密切合作,加強管理。
(三)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保證固定資產的公共透明
首先,加快建設固定資產內部審核機制,對于固定資產使用現狀等相關信息了解清楚,及時對外公布,加強公眾監督,并保證信息的有效完整,對于資產購置、使用和處置等各個環節都要保證財政資金到位合理。其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固定資產管理統一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固定資產統計使用等工作,公眾可直接進行監督,透明度更高。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性、長久性工作,要求單位領導給予重視,加強對從事崗位職工的培訓教育,適應新時期國有資產管理要求,不斷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吳杰,湯兆杰.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 2015(13):150.
[2]陳衛紅.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現狀分析及改善途徑探索[J].時代金融(下旬), 2016(12).
[3]薛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2(24):2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