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孝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信息化建設
在事業單位管理運行中,內部控制是其中一項極為關鍵的工作,對于促進事業單位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事業單位的發展時間較長,由此已建成穩定的、健全化的單位內部控制化形式。但在當前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環境中,國家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事業單位需要順應此要求,不斷升級與優化內部控制體系,才可以帶動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信息化建設是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發展的重要趨勢,由此分析探究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的有效措施,對帶動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起到著重要的實際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事業單位工作效率
在現代信息化建設促進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核心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在過去傳統化的內部控制模式當中,運用人工力量對內部數據進行整合計算,不但耗費的時間長,數據計算的正確率低,而且大大增加了相關員工的工作量。而創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體制之后,其一:事業單位內部信息和數據運用計算機進行儲存和共享,極大的提升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數據計算的正確率,促進事業單位會計、統計工作更為便捷與嚴謹;其二:信息、數據計算統計正確率的提高也極大的為事業單位領導層決策帶來更有效的支持,促進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優化與健全。
(二)改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環境
因為信息化創建給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帶來了巨大沖擊影響,其工作環境也由之出現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工作人員工作模式出現極大變化。經過創建內部控制工作信息化體系,讓事業單位中各個部門間可以更為緊密的結合起來,部門間的交流溝通更為順利通暢,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打造一個優良的工作氛圍和環境。
(三)更全面落實有關帶動內部控制創建的新政策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創建現代化財政制度,創建權責分明、財政協調、地方平衡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聯,要創建規范明了、標準合理、控制有效的預算體制,全方位落實績效管理。此政策的充分落實需要信息化科技的支持。2015年我國財政部門下發的《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當中著重強調“事業單位領導層應該全面運用信息化技術,組織帶動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創建”,由此就明確了事業單位領導應著重強調其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創建。
(一)相關政策欠缺剛性的考核標準,領導對其重視程度較低
相較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工作來講,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創建起步較晚,內部控制創建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國家政府政策的強制性要求,但是欠缺剛性的考核標準,且事業單位當中的領導者與管理者對此方面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對事業單位當中的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投入的資金成本也較少,致使其信息化創建進程過慢。且在事業單位的業務方面內部控制創建中,當前僅在預算、收支、采購、資產監管、基礎創建以及合同業務范圍給出了強制性的要求。但是事業單位的業務除去此幾項業務之外,還包含內部人力資源以及技術管理等極為關鍵的業務范圍,由此使得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創建欠缺全面性。
(二)受到投入經費不足的限制
我國的事業單位資金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許多事業單位自身并沒有經營收入,而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需要依靠巨大的資金量。由此在缺少經費支持的前提之下,事業單位因為經費欠缺的問題,致使事業單位中無法進行高效的信息化創建,此外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盡管可以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準,但從長時間上才有助于事業單位的管理、經濟效率提高,短時間無法給事業單位帶來較為明顯的經濟利益,導致事業單位領導者在財政分配上不愿太多的朝著內控信息化創建傾斜,妨礙了其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一)提升事業單位領導層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事業單位的內部領導層一定要從自身出發,樹立科學的單位內部控制觀念,由此才可以充分體現出其模范帶頭作用。在事業單位提升內部控制和信息化創建宣傳力度,提升事業單位上下員工對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的認知,并確保信息化創建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不斷提升設施與專業人才投入的比例,把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創建工作貫徹到實處。在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創建順利完成之后,要提高對全體員工的信息化知識、技術培訓,使得全體員工真正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提升其工作效率,以提升事業單位整體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提升財政支持力度
我國財政部門出臺了多個相關文件,要求提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創建工作,并要求到2020 年基本建成和國家治理體制、能力現代化相一致的內部控制體系。由此,在之后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創建當中,財政部門可以依據每一年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相關報告等指標,對于創建與實施較好的事業單位,予以相應的資金保障。而事業單位的領導層也需要在單位資金預算范圍之內,科學安排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的費用之處,確保其內部控制信息化創建的有效完成。
(三)提升現代信息技術在事業單位當中的運用程度
利用硬件和軟件設備逐步將目前的控制體制融合到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后,事業單位的領導者要全面認知到單位經濟活動中潛在的各項風險,并運用信息化系統為事業單位的經濟監管創建動態監督與預警體制,盡可能縮減活動中的潛在風險對事業單位帶來的負面作用,并把風險降低在可控范圍之內,全面施展信息化系統對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四)革新優化不合理的制度規則
事業單位當中的各項制度規則是事業單位開展信息化創建的基本,由此要保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的順利創建,則勢必要把信息化體系和事業單位內部的各項控制制度進行融合。在健全的制度規則體制下,對事業單位全體上下人員的職位、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使得事業單位上下都可以有章可循,由此提高單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公共服務將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事業單位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內部控制水平,相信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會更為科學、規范,可以更全面的服務于人民大眾。
參考文獻
[1]滕雙杰,易國承,唐大鵬.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淺析——基于工信部電子五所案例[J].財政監督,2017,0(11).
[2]何國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分析與對策[J].財會學習,2019,(34):254,256.
[3]吳奇敏.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25):124.
[4]哈莉.試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9,(25):119-120.
[5]常靜.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J].經營者,2019,33(1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