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業蘭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預用于泌尿系結石疼痛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摘選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94例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先隨機抽出47例,將其作為A組,行常規護理,其余47例則作為B組,給予常規護理+心理干預,分析對比患者的 疼痛情況。結果:護理后,對比2組的不同時間的疼痛程度,顯示B組<3h、3-8h、9-15h以及>15h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A組,P<0.05。結論: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疼痛護理中增加使用心理干預可對其疼痛感進行有效緩解,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泌尿系結石;疼痛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159-01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結石病癥,結石部位的不同,在癥狀表現上也有所不同,但劇烈運動時,均會于一側腰部產生劇烈的疼痛,并放射至陰部放射,增加睡眠障礙、靜脈血栓等發生風險。而在常規護理,臨床多重視病情改善,而忽略了軀體疼痛護理,致使疼痛對患者的副交感神經產生刺激,引發恐懼、煩躁等不良心理,不僅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還會激化醫患矛盾,因此,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改善其負面心理十分必要[1]。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心理干預用于泌尿系結石疼痛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摘選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94例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現以隨機抽取方式進行分組,即A組(n=47)與B組(n=47),A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25-54歲,年齡均值(37.46±3.11)歲;病程:5-15個月,病程均值(7.54±1.63)個月;B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6-53歲,年齡均值(37.35±3.17)歲;病程:7-16個月,病程均值(7.69±1.52)個月;此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授權,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且具備良好的配合能力;對比2組相關資料差異(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方法
對A組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監測,給予健康的飲食指導、止痛藥物使用指導及環境護理等。B組患者在A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具的體措施如下:
措施1:護理人員主動與與患者交流與溝通,過程中耐心細致,認真聆聽患者想法與傾訴,引導其將負性情緒充分發泄出來,并鼓勵其描述出現自身的疼痛情況,緩解因疼痛產生的焦慮、煩躁等情緒,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
措施2: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綜合評估其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患者列舉一些成功康復的案例,增強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的信心,讓其情緒保持在穩定狀態中,維持輕松、愉悅心理,增強其疼痛耐受度,并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措施3:加強健康知識宣教,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及疼痛產生的原因,讓患者充分意識到檢查對其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向患者詳細說明病情與治療進展情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緩解其疼痛感。
措施4:疼痛發生時,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與其聊天、播放喜愛的電視、音樂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同時提醒家屬多與患者聊天,且以患者感興趣的內容為主,分散患者在疼痛上的注意力,緩解其疼痛感。
1.3指標觀察
護理后<3h、3-8h、9-15h以及>15h時,采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高分10分,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分以上為重度疼痛。
1.4數據分析處理
研究獲取的全部數據統一以SPSS22.0軟件作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代表,以t檢驗差異;計數數據采用[%(n)]代表,以x2檢驗差異,若P<0.05則差異有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對比2組的VAS評分并無明顯差異,P>0.05;但護理后3h之內、3-8h、9-15h以及>15h等不同時間,B組患者的VAS評分較A組均明顯更低,若P<0.05。見表1:
3.討論
泌尿系結石在臨床中指的是于尿道、膀胱、導尿管以及腎等位置發生的結石,形成結石的因素較多,如年齡、性別、環境、飲食以及職業等,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疾病發作時,通常伴隨著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極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而負性情緒又會加重疼痛,2者之間呈現一種惡性循環的關系,對患者的疾病治療非常不利,因此,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也是減輕其疾病疼痛的一項重要工作[2]。
多項研究顯示,機體疼痛的程度與患者的注意力、個人經歷、精神狀態等多個方面均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也是個體心理感受當中的一種,在實際的臨床中,由于患者對泌尿系統結石、疾病疼痛等相關知識缺乏認知,極容易產生焦慮、擔憂、煩躁等不良情緒,這種情緒會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度,進而加重其疼痛程度,而對于知識豐富,且有過疼痛經歷的患者,則心態相對較好,對于疼痛也有著更強的耐受力,疼痛程度相對較輕,由此可見,對于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在疼痛發作時,護轉移注意力,使其疼痛感得到有效的緩解,而心理干預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通過健康知識宣教,讓患者正確認知疾病與疼痛,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提升其疼痛耐受度;通過康復案例列舉,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緩解患者緊張感、陌生感,降低其心理壓力,以良好心態配合治療;通過聊天、播放音樂、視頻等方式,舒緩患者情緒,分散患者的疼痛注意力,進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3]。本次研究也顯示,B組護理后不同時間段內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A組,P<0.05。
綜上所述,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疼痛護理中應用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其疾病疼痛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姍姍.泌尿外科選護理干預在改善泌尿系結石術后患者疼痛與睡眠質量中的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10):1826-1827.
[2]張新,趙肖敏,曹雪英,等.疼痛護理干預聯合健康教育對泌尿系結石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8):8-10.
[3]于江琪,侯愛華.疼痛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尿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02):165-166.
柳州市中醫醫院?廣西柳州?54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