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庭院景觀能夠具象化地反映農業經濟發展、經濟建設與人文建設水平。同時,鄉村庭院景觀設計也是提高農業生產力,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動力。為此,全面探究“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庭院景觀設計尤為重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自然環境、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鄉村庭院模式,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以此切實改善鄉村人居品質,推動鄉村的經濟和文明建設。
關鍵詞:美麗鄉村;庭院景觀設計;農業生產力
隨著城鄉聯合發展,城鎮一體化建設的深化落實,“美麗鄉村建設”被提上日程。美麗鄉村,是指人居環境優良、農業經濟水平高、農民人均收入達到小康標準的鄉村。由此可知,“美麗鄉村建設”也是協調解決“三農”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役。
一、鄉村庭院景觀的功能
(一)滿足休閑娛樂需求
隨著經濟發展,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更為豐富了,村民也更關注自身的居住環境。優良的庭院景觀是改善居住環境的關鍵。庭院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村民聚會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二)改善生態環境
建造鄉村庭院的過程中,植物配置設計尤為關鍵。部分地區的庭院綠地面積占鄉村建設用地面積的比重較大,鄉村塊狀庭院綠地在鄉村道路和村莊其他綠地的影響下,顯著改善了農村的空氣和土壤環境。研究顯示,庭院綠色植物一方面可凈化水體、空氣及土壤,另一方面也可起到降噪和改善小氣候的作用,為村民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提升經濟效益
現如今,在鄉村庭院景觀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不僅要改善鄉村的庭院景觀,還需為經濟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部分山區農村可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村民的經濟收益。根據當地的自然特色及條件發展植物經濟,在自家的庭院當中種植水果,在改良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居民的收入。
二、“美麗鄉村”庭院景觀設計要素
(一)民居建筑
鄉村民居建筑與庭院景觀存在著緊密聯系。鄉村民居建筑是反映鄉村社會生產水平、科技發展水平與人文風俗特征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鄉村歷史發展進程、鄉村居民思想價值觀念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反映。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順應自然客觀規律,保護民族文化,尊重當地的人文風俗,保留民居建筑原有的景觀風貌。
針對鄉村民居建筑的整治更新,主要從功能和外觀兩方面著手。從功能方面來說,需適合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習慣;從外觀方面來說,要保證民居建筑與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與庭院景觀環境的協調性。針對不同規模、不同性質、不同類別的鄉村民居建筑,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1.新建建筑。根據鄉村整體規劃和定位,對新建建筑外觀形態加以引導,讓新建建筑與庭院景觀保持統一協調性。
2.鄉村中保存完好的、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民居建筑。要加大對此類民居建筑的保護力度,并對出現破損的典型民居建筑進行翻新修復。
3.針對鄉村中外觀不美觀、功能不完善、結構不穩定的閑置民居建筑,需對具有翻修價值的實行翻新修復,對不具有翻修價值的予以清除處理,且按照鄉村整體規劃要求,以木質結構代替磚瓦結構,打造返璞歸真的效果。
(二)庭院綠化
1.秉承因地制宜原則,優選本土植物
在保證植物種類多樣化的基礎上,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優選本土植物。本土植物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具有抗病蟲害能力強、養護管理成本低廉等優勢。同時,本土植物更容易與當地其他動植物形成完整且穩定的生態系統——這對于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是極其重要的。本土植物可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庭院景觀體系,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園林景觀模式。另外,在主要選用本土植物的基礎上,還可以選擇一些能夠適宜當地氣候環境,與當地動植物和諧共生的外地植物,以此來豐富庭院景觀,提升其觀賞價值。
2.兼顧實用性需求與美觀性需求
傳統鄉村庭院綠化注重實用性,而“美麗鄉村”庭院綠化則要更加注重觀賞性。筆者認為,鄉村庭院綠化的實用性需求與觀賞性需求并不矛盾。鄉村庭院綠化景觀設計既要全面滿足鄉村居民的實用性需求,又應兼顧鄉村居民的觀賞性需求。我們可以在庭院中種植既有經濟價值又有生態價值的果蔬。一方面為人們提供純綠色無污染食品,另一方面美化庭院環境,凈化空氣。
3.豐富色彩層次,改造季相景觀
針對彩葉樹種不足,季相變化單調的情況,在“美麗鄉村”庭院綠化景觀設計時,應當引入彩葉樹種,豐富庭院空間色彩。同時選用季節性變化特征鮮明的植物品種,填補季節過渡期的景觀空白。
4.豐富植物群落搭配層次
通過喬木、灌木、爬藤植物與草皮的協調搭配,形成多層次、多樣態、多色彩的植物群落。其中,高大的喬木,夏季可以遮陰;爬藤植物沿墻壁生長,形成垂直綠化,既可以增強夏季室內的陰涼,又可以吸附灰塵,凈化空氣,改善室外環境。
5.加強植物養護管理
一般情況下除少數愛好家庭園藝的村民以外,大多數村民都忙于農耕生產,無暇經營植物。對此,在鄉村庭院綠化景觀設計時,應優選成活率高,養護管理需求低的植物,如竹子、石榴、香櫞等。
(三)庭院圍欄
民居建筑和圍欄共同形成了庭院空間。圍欄主要有磚體、木質柵欄和磚木混合三種結構。無論圍欄采用哪種構成形式,都要注重美觀性,突出地域特色。通常來說,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鄉村,對防護要求并不高。為此,可以將圍欄打造成木質格柵或竹籬笆等形式,貼近自然,感受淳樸。對磚體結構的圍欄,可以在圍欄外側描繪“和諧鄉村”宣傳圖景,一方面起到文化宣傳作用,另一方面增強圍欄的美觀性。
(四)休憩設施
休憩設施是指庭院中的連廊、花壇、桌椅等。為休憩設施設計時,既要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又要確保外觀形態與整體庭院景觀的協調性。從經濟因素方面來說,有必要對庭院中的休憩設施的繁瑣裝飾予以精簡,一方面節約投資成本,另一方面滿足使用便捷性需求;再者,盡量應用節能環保材料與技術,以延長休憩設施使用壽命,減輕環境污染。
(五)景觀小品
在庭院景觀設計中,配置景觀小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體景觀的觀賞性,突顯鄉村人文氣息。景觀小品的藝術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只有與庭院景觀相互呼應,才能保證整個庭院景觀體系的統一協調性。
配置景觀小品要從視覺觀賞性和文化內涵性兩方面予以考量。首先,如果配置的景觀小品不具有視覺觀賞性,那么也就意味著景觀小品失去意義;其次,景觀小品作為彰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要有助于增強當地民眾的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改善庭院景觀品質。
三、鄉村庭院景觀設計模式
由于各個鄉村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自然環境與人文風俗等不同,庭院景觀設計模式也各不相同。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較為常見的鄉村庭院景觀設計模式主要包括城市休閑庭院景觀設計模式、農家樂庭院景觀設計模式和鄉土庭院景觀設計模式。
(一)城市休閑庭院景觀
城市休閑庭院景觀設計模式,是指在滿足城鎮居民視覺感官需求的同時,采用具有科技感的工程材料與技術,迎合現代化城市設計風格。對于距離城區較近,交通運輸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的鄉村來說,有必要參考城市休閑庭院景觀設計模式。城市休閑庭院景觀,不僅可以有效改善當地的人居環境品質,還可以顯著提升鄉村風貌。尤為關鍵的是,推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城鄉聯合建設進程。
(二)農家樂庭院景觀
對于距離城市較近,交通運輸便利,地理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的鄉村來說,可以采用農家樂庭院景觀模式。農家樂庭院景觀模式是個體農戶庭院景觀與社會生產力相結合的重要產物。村民在自家庭院中種植枇杷、葡萄、楊梅、櫻桃、草莓等經濟作物,讓前來領略鄉村風光,感受鄉土氣息的游客自行采摘,既可以滿足城鎮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又可以為鄉村居民創造經濟收入,兩全其美。此外,農家樂庭院景觀還可以建設池塘,在池塘內放養魚苗,并為游客們提供垂釣設施,讓游客體驗野外垂釣的樂趣。
總之,農家樂庭院景觀設計模式,既是豐富鄉村庭院景觀,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品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帶動當地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
(三)鄉土庭院景觀
對于距離城市較遠、保留原始生態環境樣態的鄉村來說,更加適用鄉土庭院景觀模式。近年來,在國內專家學者的潛心研究以及國外專家學者的支持和關心下,我國在鄉土庭院景觀設計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鄉土庭院景觀設計不僅是現實生活改善的體現,也是傳承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鄉土庭院景觀模式不僅可以傳承和保護鄉村的歷史文化,還可以促進鄉土景觀與鄉土元素的有機整合與利用,增強鄉村觀賞性,改善鄉村居民的生活品質。對于一些古村落庭院景觀,要加大歷史文化研究與保護力度,將歷史素材與人文典故融合到景觀設計中,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要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與自然環境,對鄉村庭院景觀設計理念實行相應的調整,結合實際情況,對鄉村庭院景觀設計方案予以靈活變通。由此,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品質,推動鄉村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協同進步,逐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熊雪姣.具有鄉土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設計研究[J].鄉村科技,2018(15):51-52.
[2]吳昭娣.美麗鄉村——“紅色沙美”景觀設計初探[J].江西建材,2018(1):11,14.
[3]邵展.美麗鄉村建設中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22):78-79.
作者簡介:張海蘭,碩士,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