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燕


【摘要】?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高效的學習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英語知識,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則是個體終身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 自主學習 自我檢測 自我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97-01
“教師——學生任務式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在教師指導下所開展的學生自主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并非“全權”下放,教師“袖手旁觀”,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在難點、重點上給予必要的引導。這一模式的具體做法是: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通過人機交互,使學生不斷克服困難,完成任務。通常分3個步驟來實現該模式的目標,以下通過BOOK4 Unit4? Reading具體分析這三個環節:
1.教師分配任務,搭腳手架,學生網上預習
教師首先指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然后要求學生自主預習達到需要掌握的目的。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教師為該課設計了一系統課件,并提交網絡終端,資源共享。學生們領到學習任務,打開學習內容,根據個人的學習基礎,或瀏覽單詞,或跟讀課文,教師則通過電子黑板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對學生分層次提問,側重輔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已設預習作業。
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利用網絡資源鏈接,欣賞影視作品《淘金記》,搭建腳手架,呈現學習內容:
Ways of communicating:
Spoken language(speaking/ ringing)→
Written Language(writing/typing)→
Body language(facial expression/gesture/action)
2.教師提出問題,進入情境,學生獨立探索
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點)。利用信息技術,在導學時設置感興趣的讀前話題,如:What is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What is body language? 問題就是學習目標,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內容,為回答教師的問題做積極準備。
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如:根據課文內容,教師設置精讀和泛讀的若干任務,讓學生從具體的語境中尋找答案。I.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several parts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2. How do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ehave when they greet people? 在此環節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基礎需要決定觀看、傾聽的次數,完成閱讀任務。
3.自主解決問題,協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協商、討論疑難點。針對疑難問題在學習區發帖、回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當學生通過了以上自主預習、學習兩個環節之后,教師可布置拓展思維的任務,這也是檢查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4.自我檢測,量化評估打分,總結效果評價
效果評價既能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能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關注他們在實際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通過作品展示,提高學生交流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對創作者是一種鼓勵、認可,也對其他學生起到一定的表率和激勵作用。評價內容包括:①自主學習能力;②對小組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③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5.總結與反思
通過傳統英語教學模式與構建“教師—學生任務式自主學習模式”的對比實踐。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的課堂活動,主動探索、合作學習,有利于革新傳統的學習觀念,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當然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其局限性,如:學生通過探究來實現,教學進程緩慢,學習效率不高,不利于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強調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學習模式,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系統地、準確地掌握知識;只適合面向信息技術知識基礎和操作技能較好的師生群體。
由此可見,今后要側重研究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興趣與情感態度,改變單一為多元的雙向互動教學模式,利用幾種模式做到優勢互補、靈活運用,在反思實踐中不斷改進,這將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附表如下:
自主學習能力評價表? ? ? ? ? ? ? ?第學習小組
[ 參? 考? 文? 獻 ]
[1]何克抗.《“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教育研究2000.
[2]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
[3]何樹聲.《中學英語自主教育策略實踐》,2014.
[4]潘克明.《運用整合理念 指導教學設計》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