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音樂教育的新引領,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對其核心內涵進入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并將核心素養下的各種新理念運用于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師資建設等多個環節,探索出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新路徑。在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當代高中音樂教學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音樂核心素養;內涵解讀;實現路徑
一、音樂核心素養的內涵解讀
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正式頒布,提出將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作為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主要改革環節。隨后,基礎教育各個學科紛紛提出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并制定新的課程標準。對于音樂學科來講,則提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三大項的音樂核心素養培養新目標。具體而言,所謂審美感知,是指要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視角,通過對音樂作品表現形式、要素、手段等認知和了解,獲得個性化的審美感悟和體驗。所謂藝術表現,是指教師應鼓勵學生以通過歌唱、演奏、創編等各類實踐活動,進行實踐和創造,在提升音樂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終身喜歡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所謂文化理解,是指要引導學生從大文化的視角來看待音樂,意識到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區,都有著悠久而豐厚的音樂文化,要尊重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差異,并樹立起平等的音樂文化價值觀。可以看出,核心素養的提升,是對之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延展與深化,并表現出了如下特征。
首先是整體性,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并不是某一項單一的內容,而是一個環環相扣、有機統一的整體。如音樂知識和技能,是音樂實踐和創造的基礎。而在音樂實踐和創造中,又可以使知識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檢驗和鞏固。每一項內容都不能脫離其它內容而單獨存在,而是通過配合和互補實現素養的生成。其次是發展性。音樂核心素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這也是培養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要求教師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和路徑,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再次是實踐性。實踐性是音樂藝術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屬性,也只有在音樂實踐中,才能充分展示出音樂特有的價值和魅力。所以應該予以全面的加強和完善,補足實踐這個短板,推動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高中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路徑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首先是要加強對音樂核心素養本體的研究。作為一項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標,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對什么是音樂核心素養、不同階段的標準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有哪些切實可行的路徑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同時,還應該充分體現出學科綜合的理念,不局限于音樂本身,而是從大文化的視角,聯合其它學科來認知,使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得到更廣泛、更深刻的認同。
其次是音樂教師應樹立起核心素養培養理念。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領者,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要素。一方面,要求教師真正認識到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價值和意義,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完成要求和任務;另一方面,以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相對照可以發現,教師在音樂知識與技能、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都存有一定的欠缺,對此應有針對性的完善。
(二)教學方法的革新
傳統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多以講解式為主,雖然能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但是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卻難以得到關注和滿足,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自然會受到影響。對此應該及時將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中。如探討式教學法,就是尤其適合于音樂鑒賞教學的方法。音樂鑒賞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如果教師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也就失去了鑒賞的價值和意義。所以要多給學生提供表達自身感受和機會。在探討式教學中,學生可以放心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會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可以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功感和滿足感。此外還有小組教學法、情境創設法等,都應該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在拉近學生與音樂距離的基礎上,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教學實踐的完善
通過對核心素養內涵的解讀可以看出,三項核心素養都與音樂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或者說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實現。但是反觀教學的實際,還是以課上教學為主,各類實踐活動開展寥寥無幾。所以下一步中,要因地制宜,多開展一些創編、表演、采風等校內外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獲得相應的體驗。其效果是單純的課堂講解所難以企及的。在各類活動的開展中,學校應做好場地和設施保障,每年拿出專項資金支持,讓教師和學生感到學校對活動支持的態度,讓音樂活動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師資水平的提升
核心素養新目標,對教師的素質與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當下,雖然多數教師都具有扎實和完善的專業技能,完全可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是卻在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比如在藝術表現方面,如果教師舞臺表演經驗匱乏,活動組織能力有限,活動開展效果可想而知。又比如在文化理解方面,可以將地方音樂文化引入到教學中來,如果對地方音樂文化知識不了解,不熟悉,引入也就成為了空談。所以要求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對自身的短板進行補足,全面適應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這對于個人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近年來,基礎音樂教育歷經多次教學改革,旨在使音樂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得到最大化的體現和發揮,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核心素養理念和目標的提出,正是新時期下高中音樂教學根本性參照和引領,是對以往教學理念和目標的延展與深化。對此需要教師結合實際,創造性的解讀和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和精神,并從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師資建設等多個角度入手,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推動當代高中音樂教學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蔡倩倩.對話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 當代音樂.2017(23):39
[2]馬湘君.音樂立美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分析[J]. 當代音樂.2017(15):35
作者簡介:
秦艷萍(1974—),女,日照市東港區人,學士,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