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宇
【摘 要】音樂核心素養的關鍵是音樂情感的體驗和表達,同時要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創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這些都要求學生有較高的音樂綜合素質。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影響了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針對這些問題研究有效的解決方案,就能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效率,使初中學生的音樂水平攀上新高。
【關鍵詞】音樂核心素養;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分析;教學策略
音樂核心素養是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能夠結合音樂表現形式體驗音樂情感,對音樂創作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激情,能夠應付自如的參與各種音樂欣賞、音樂交流等活動。基于音樂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教學,要抓住初中培養人才的關鍵,以音樂核心素養為指導,靈活的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音樂教學,使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一、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主動性不強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舞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角,但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學的參與意識不強,參與教學非常的被動。例如,音樂欣賞教學,老師應用多媒體播放欣賞曲目,沒有幾個學生是認真的、專心的聽音樂,大部分學生對于音樂的創作背景、表達情感等一無所知,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依舊是一無所知,老師對曲目進行分析、講解后,學生欣賞曲目的態度并沒有多大變化,依舊不能認真的、用心的聆聽,在他們看來音樂就是讓學生放松的一種形式,沒什么好學的。在師生交流中,問到學生:你們喜歡什么樣的音樂課?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沒什么喜歡不喜歡的,音樂就是唱歌,不會唱歌就不喜歡學,喜歡唱歌的就喜歡學。可見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認識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在課堂教學參與中如何能夠積極?又怎么能形成音樂的核心素養?
2.教師音樂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分離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學理念也有很大發展,基于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社會未來棟梁,就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音樂情感表現能力等,這點老師是非常明白的。要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音樂教學的主體就要是學生,要充分的發揮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邊聽邊想,思考音樂的內涵和所表達的情感,在音樂教學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藝術理解、創造能力;培養學生邊聽邊說,在音樂的激發下,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作品融為一體,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音樂體驗,在聽和說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可音樂教學的實踐并非如此,音樂教學理念無法與音樂教學實踐統一。課堂上,學生欣賞音樂、學習音樂都很被動,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等缺乏體驗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很難提高,音樂交流、創造能力更是缺乏。
3.音樂課堂內容不夠扎實
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精彩,特別是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使音樂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活潑。但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影響了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音樂欣賞教學,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唱等行為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學習一些樂理知識。但是由于課堂內容的多樣化,音樂教學過多的偏離了教材,學生聽的很熱鬧、唱的很熱鬧,就是沒有學會該學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效率自然難提高。而且學生在教學參與中過多的“湊熱鬧”,沒有學習目標,雖然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但是教學參與中的思考意識、鉆研意識不強烈,對于知識的理解、學習和應用還是很被動,這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影響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音樂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音樂是一種反應人類真實生活的藝術,是對人類情感的描述和傳遞,在音樂學習中,我們不僅要用耳朵,還要用心、用腦,這就要求在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帶著一種快樂、認真的心態去學習、聆聽、吟唱音樂作品,從中體會音樂的情感、思想,使自己能夠達到更高的音樂欣賞水平,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在音樂體驗中能夠積極的進行音樂交流、音樂創造,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例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教學時,選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曲一起進行欣賞,兩首樂曲表達的情感接近,在課堂上進行比較教學,將流行音樂與教學音樂結合,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在比較中思考音樂表達的情感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但要注意,選擇的曲目宜精不宜多,不能讓課外音樂素材喧賓奪主,音樂教學的根本還是要抓住教材,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2.音樂教學理念的發展和實現
音樂教學理念和音樂教學實踐的分離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難以發揚,要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老師要認真反思音樂教學的意義和實踐教學的經過,在思考中尋找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路徑。這樣可以將音樂教學的理念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用實踐來驗證理論,在實踐中發展理論,完善教學理念,避免了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使教學理念能更好的指導教學實踐。其次,音樂老師要多接觸教學的各個領域,關注教學方式、方法的發展,在與其他老師或學生的交流中不斷思考、研究優化音樂教學理念的方案,并將其用于實踐,使音樂教學的水平有所提高,也使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得以培養。例如,《七子之歌》章節的教學,《大海啊,故鄉》《我的中國心》等歌曲都是比較深情、激昂的,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歡快的、流行的歌曲,也可挖掘一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使教學變得豐富有趣,以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將《七子之歌——澳門》創作的過程融入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用心的學習、聆聽這首歌。
總之,將將音樂教學的理論應用落到實處,使音樂教學實踐更接近音樂教學設計,使音樂教學的目標更易實現。此外,要注重將音樂學習的邊界拉寬、擴大,學生在聽的同時要學會思考,在聽的同時要學會表達,通過思考和表達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領悟音樂創作的意圖,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和交流合作能力,使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3.做好音樂教學的細節
注重音樂教學的細節能夠使音樂課堂內容更扎實,音樂教學的目標也更容易達到。在音樂欣賞前,先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寫作背景,再結合音樂寫作的背景體驗作者的情感,然后再在音樂欣賞中體驗這種情感。這種方法可以引導和啟發學生逐漸的領會音樂表達的思想,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例如,同樣是快旋律的樂曲,有時表示一種歡快、喜悅的情緒,如鳥兒入林嘰嘰喳喳,如魚兒搶食自在悠然,給人一種輕松、愉悅之感,如《藍色的探戈》。但有時候快旋律也能表達出一種急切的感情,如暴風驟雨、如萬馬奔騰,給人一種渾厚、震撼的感覺,如《萬馬奔騰》。在教學中,從細節入手,對選擇的教學樂曲進行更為細致的歸類,使其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使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能夠得到切實的提高。怎樣做好音樂教學的細節?
第一,以教材為主引導學生選擇教學樂曲,讓學生在選擇樂曲的同時認真的學習思考教材中樂曲的表現形式及情感表達,從而提高學生對樂曲的理解,也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音樂的習慣。
第二,課堂教學中,選擇流行音樂與教材樂曲結合進行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途徑,但要注意選擇曲目的適量性,避免課外教學喧賓奪主。同時,要注意多媒體等教學工具應用的科學性,在教學中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引導作用。
第三,老師要精心策劃,將教學知識點融入樂曲欣賞之中,讓學生在樂曲欣賞、練唱中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旋律、音調等音樂元素,體會音樂元素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并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想象能力,為音樂創造、音樂交流等活動奠定基礎,使學生成為更優秀的音樂人才。
三、結語
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在音樂教學參與、音樂學習等活動中不斷的積累音樂知識,提高自身的音樂綜合素質。因此,基于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音樂教學要結合當前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不斷的探索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更好途徑,才能使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不斷地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霞.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教育,2017(09):75-77
[2]葉松.初中音樂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7(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