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基于生活化教學的思想,引導學生圍繞生活主題展開口語交流。設置場景展開交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調整表達順序,在課外拓展中學以致用。這些方法都基于學生的生活展開,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口語交際教學;小學語文
引言:《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然而在口語教學中,若交流的主題是學生不了解、不熟悉的話題,則學生很難積極投人到交流中,交流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口語教學中要基于生活化教學理論,將口語活動置于現實生活背景中,讓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到活動中。這種“語文即生活”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一、設置情境,展開話題
交流的主題可以是學生課堂學習或日常生活中真實遇到的事件,也可以是學生在生活中聽聞的事情。只要學生感興趣,就可以將其作為交流的主題,引導學生展開口語交流,這樣能更好地體現“語文即生活”思想。學習《羿射九日》后,引導學生參加口語交際活動“推薦一部動畫片”,由于不少學生都對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很感興趣,因此圍繞動畫片的內容設置情境:“如果我是哪吒,我能勇敢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嗎?”鼓勵學生就這個主題展開討論,學生可以說說自己看到的哪吒是怎樣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說說自己對哪吒的自我覺醒和反叛意識有怎樣的想法。如有學生就認為:“我會像哪吒一樣,認為不公平的事情我就要反對。”但是也有學生提出來了不同的看法,認為:“我們和哪吒不一樣,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如果隨隨便便地就破壞權威,想要表現自己的個性,那么這個社會就會變得一團糟。”鼓勵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看看誰能說服對方。在設置情境的時侯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這樣學生就會發現口語交際原來一點都不難,就和自己平常說話交流一般。這樣學生就能更投人地參與到討論中,提升表達效果。
二、調整反思,有物有序
在學生交流后要鼓勵學生就自己討論的內容展開反思,思考如何調整表達順序,讓表達更有條理。學習《帶刺的朋友》后,引導學生圍繞身邊的小事展開交流,說說自己的身邊有什么新鮮有趣或者耐人尋味的“小事”。在學生表達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表達的內容展開反思,并調整表達順序。“大家剛剛在表達的時候,你的朋友聽懂了多少?你是否說著說著就會回過頭來,重復之前的內容呢?”鼓勵學生思考:“怎樣的表達順序才是最合理的順序呢?”學生反思后進行總結:“如果要讓表達最有條理,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來表述。”也有學生認為:“如果想要讓表達顯得出人意料,可以采用倒敘的方法,先說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然后再解釋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樣表達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學生的表達更為有序,表達效果也更好。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表達存在不足的地方,學生也能更好地關注自己思維缺乏條理性的地方。這樣學生在口語表達的時候就會主動思考如何調整,進而提升表達效果。
三、課外拓展,學以致用
“語文即生活”,引導學生參加口語交際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在課外展開拓展交流活動,將掌握的語文知識運用到交流中,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學習《方帽子店》后,引導學生在課外展開“趣味故事會”的活動。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先展開課外自主閱讀的活動,選擇一些自己覺得有趣的故事,展開交流表達。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自主總結,編寫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在學生交流的時候,鼓勵學生盡量選擇自己生活中的趣事,這樣能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促使其更好地交流。如有學生在課外參與了“植樹節”的活動,便將期間發生的有趣事情整理了出來,說給同學聽。“我種的時候,挖的坑太淺,只蓋了一層薄薄的土,結果老師過來一把就將我種的東西拔出來了,大家都說老師是魯智深,能夠倒拔垂楊柳’,大家都笑了起來。”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交流效果很好。《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引導學生口語交際時,要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所以在課外拓展活動中也要注意這點,要引導學生積極交流互動,體現出口語學習的交互性。
四、緊密聯系生活,敢于口語溝通交流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直觀知識具有較高的興趣,并有較高的接受能力,而且對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有主動表達傾向,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有較強的訴說欲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各種圖片向小學生展示,有效培養和鍛煉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能力,促使小學生的口語表達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學習生母《gkh》一課時,教師:“請同學們說說,圖片上是什么人啊?”接下來邀請小學生自由回答,并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提問當中。學生:“一個小女孩。”'此時,教師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只回答教師的提問內容。教師:“那小女孩在干什么呢?”學生:“小女孩在喝水。”此時小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對小學生的回答做出相應的歸納和總結,并教授小學生學習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回答,將“這是誰?”、“他在干什么?”等句型進行歸納,將歸納出來的句型形成固定句式,引導小學生用此句式開展各種各種說話練習。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提供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彼此之間展開合作,按照固定句式對圖片進行觀察,開展說話訓練。
結論: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語言文化知識和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情感表達能力。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個性特征、語言發展需求,精心設計生動趣味的口語交際情境,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文化知識素養的發展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君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研究[J].亞太教育,2020,(4):92.
[2]何佩君.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J].亞太教育,2020,(2):67.
[3]王艷玲.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開展[J].學周刊,202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