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 要:文章以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為切入點,簡要的對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的意義、現狀、模式等進行闡述,并提出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的策略,期待能夠為我國會計人才的建設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會計專業; 校企合作;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中確保學生培養有效性的策略之一。為了讓高職院校會計人才的培養可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為學生構建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學習,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校的教學資源和企業的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教學的實效性,為國家提供建設性和應用性人才,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文章以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為例展開分析,并提出了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的的措施。
一、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的促進高職院校教學的有效性,利用校企合作構建會計專業實訓基地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升校企之間資源的共享性。在這種人才培養的模式下,學校可以借助企業的資金和實訓平臺提升教學的效果,發揮出企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而學校也可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為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不斷地壯大企業的人才隊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1]。第二,推動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進程。新的時代背景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需要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地引入新的會計工作理念、新的工作方法與技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實現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第三,促進“雙師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的構建可以促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技能,豐富學校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有效的推動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第四,有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交流平臺的構建。校企合作構建會計實訓基地可以有效地提升學校和企業在信息、知識以及運用等多方面的交流,有助于校企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的構建,加強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促進校企之間合作模式早日達成“雙贏”的發展目標。第五,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校企之間聯合構建實訓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銜接,讓學生可以更加順利的走向工作崗位。
二、會計專業校內會計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
雖然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由來已久,也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傳統的合作模式下,部分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地建設了校內會計實訓基地。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校內會計實訓基地的局限性逐漸地顯露出來,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就當前的情況而言,這種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第一,校內實訓基地與企業工作環境之間的差距較大,學生無法在實訓的過程中感受到企業嚴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氛圍,無法有效的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進行培養[2]。第二,校內實訓與企業工作內容差距較大。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主要是針對工業企業的會計工作內容設置,行業類型單一,無法讓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學生一旦進入到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有效的進入到工作中。第三,校內實訓與企業工作模式之間的差距較大。學校無法在實訓的過程中模擬出實際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實訓中體驗到工作分工、角色感等,實現團隊協作經驗地增長。第四,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實踐經驗,無法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三、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培養的培養模式
近年來,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地加強了與恒好財稅集團之間的合作,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共同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共同指導學生技能訓練以及共同開展校內實訓課程等五個面的建設內容突破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局限性,正真地將培養學生和發展學生落實到實處,實現了學校教學與企業工作之間的零對接。在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層面,從市場調研形成的《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和會計專業“兩會”(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和專業建設研討會)兩個方向出發,結合國家職業標準和崗位技能要求,在校企雙方合作的情況下共同制定和調整人才培養的方案,確保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共同課程建設層面,學校積極引導恒好財稅集團加入到學校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中,完善了課程建設的內容,提高了會計專業的課程的使用性和工作的貼合度,提升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在共同進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企業每年都會選派兩名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走入到學院中,以講座的形式,提升學習教師的專業程度,豐富學習教師的經驗,促進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地建設。而且企業還會讓專業的人才進入到校內兼任教師,利用專業人才豐富地經驗,確保學生建設的質量;在共同指導學生技能訓練層面。學校采取合同化管理,明確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責任和任務,完善了動態考核的制度和機制,提升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科學性;在校內實訓方面,學校和企業通過在校生輪崗實訓的構建,避免了學校節假日休息時間和企業工作時間上的沖突,并通過將學生進行分組,指派企業固定導師的方式,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培養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并通過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訓材料,提升學生地專業水平和實踐經驗,引導學生順利的進入到企業工作環境中。
四、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研究
為了讓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各個國家和地區對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探究。自英國將校企進行聯合,創設校企共生機制至今,校企合作的模式逐漸地得到了發展。就當前校企合作教育的現狀而言,國外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主要分為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工學交替”制以及美國的合作教育等。我國在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構建中,依據我國獨特的社會形勢,也逐漸地發展出了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崗位見習、頂崗實習和訂單培養三種模式。這三種合作模式都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在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會計人才的培訓過程中,主要采取地是“校中廠”的辦學模式,以學校和企業雙方合作為主導的校內實訓基地的構建,讓學生在校內通過真實的實訓材料,進行專業知識的深化和專業技能的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校利用完善的動態考核制度和激勵制度確保人才培養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在校內實訓的過程中培養出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升會計專業的辦學質量。
五、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建設的策略
廣州市白云技師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參考方向,可以借助該學院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的完善我國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
(一)利用生產實踐提升實訓課程內容豐富度
傳統的會計專業培養模式中,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較為重視。但是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催動著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工作理念以及實踐技能不斷地進行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會計專業的教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后性,無法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需要面對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的落后,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發展。企業在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讓企業的各部門始終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需要各部門掌握一定的較為先進的工作理論基礎和工作技能。而會計專業是企業的重點建設內容,會計操作領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更新較快,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有助于企業將先進的會計理論知識與技能引入到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可以有效的豐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資源,讓高職院校實訓課程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充實、科學以及合理,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提升會計專業人才的專業素養,為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人才資源基礎。
(二)利用企業社會資源提升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水平
企業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而言,具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實訓基地的構建是為企業社會資源引入高職院校提供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受各種社會資源的制約無法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也無法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實踐平臺,嚴重的影響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而企業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建設而言,除了具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外,其本身具有的豐富的社會資源比如實踐經驗、實踐崗位、實踐平臺以及實踐場地等都可以極大程度的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途徑,將這些社會資源引入到學校中,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實訓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同時企業還可以將一些會計領域的信息化操作軟件引入到會計專業實訓基地中,讓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能夠與時代的發展接軌,為學生將來走向實際的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此外,企業的優質社會資源也可以增長教師的實踐經驗,幫助高職院校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打造,為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提供保障。
(三)利用校企合作的渠道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場所
校內實訓基地無論怎樣建設都只是能夠最大程度的去模擬實際的工作環境,與學生的實際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之間始終存在著距離,影響著會計專業學生培養的效果。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可以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仿真性,調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理論與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此外,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構建將學生引入到企業中,為學生提供崗位見習或頂崗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融入到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環境中,深入的體會企業會計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的體制等,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廣州市白云技工院校與恒好財稅之間的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模式。以輪崗地方式讓學生進入到實際的工作環境中,體驗從填制、分類原始憑證到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對賬等工作內容,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也讓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價值得到了體現。
(四)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創新實訓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實效性的重要指標,在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完善實訓評價體系,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有考核學生的工作效果。為此,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對學生在實訓基地的學習表現和在企業中頂崗實習或者崗位見習時的表現進行綜合考慮,讓學生的結果評價變得更加的科學、權威。此外,為了讓校企合作模式下,對學生的課程評價可以更加的完善、全面,校企之間還可以就當前的評價方法進行創新,利用多種不用的方法,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遷移、運用等能力以及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考核,確保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建設提供高素質的會計人員。
六、總結
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高職院校的建設和長久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在進行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時,學習應當結合自身的教學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將企業引入到實訓基地的構建過程中,引導其發揮出自身的教學價值,為科學、合理的培養會計人才做出貢獻,促進我國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雅麗,高淑東,甘麗.校企合作會計學專業"財務工作室"模式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1):249-250.
[2]劉之源,朱伯賢.淺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下中職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改革[J].卷宗,2019,9(30):201.
[3]秦學斌.高職類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分析和探索——以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3):93-96.
(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 ?廣東 ?廣州 ? 5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