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摘 要:本文對數學分析課程教學當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實踐建議,希望可以為數學教學工作者提供部分借鑒,為教育行業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思政元素;數學分析;教學工作;研究探討;實踐分析
引言
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各門學科的教學工作當中。數學分析課程對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專業的起著基礎性作用,數學分析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除此以外,數學分析課程可以充分鍛煉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處理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推理方式,在學生的整體數學專業課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數學分析課程對于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數學分析課程具有較為抽象的概念,對學習者的邏輯推理能力要求較高,知識內容復雜多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整體脈絡盤根錯節,在教授這門課程時,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使教學效率有所提升,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數學分析課程的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課程教學當中。
一、價值觀的融入可提升數學分析課堂的價值
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依據自己所講的數學知識的特征,對學生開展一些素質和道德教育工作。在對“極限”這部分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進行舉例,比如,在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發現了“割圓術”,之后南北朝的祖沖之其思想加以利用,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后第七位,遠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通過這些例子的講解,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其在之后的數學學習和研究過程當中擁有更加堅毅的品格。教師在講解“數列積分”的概念時,可以利用“分割,取近似值;求和,取極限值”這一思想,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再遇到難題時可以將其簡單化,在解決了大量的小問題之后,在解決大問題時就可以更加得心應手,教師要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告訴學生,質變需要量變的積累,在面對較為復雜且困難的數學問題時,不能灰心,要擁有充足的毅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函數單調區間、凹凸區間”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將函數曲線的彎折和浮動趨勢加以利用,用此來形容人生的變化,告訴學生們,只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腳踏實地,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一定會達到人生的轉折點,學生只要秉持著一顆堅毅的心,一定能夠達到人生的峰值。在講解“積分第一中值定理”時,會了解到其“鋪路”的方法,將凸出的部分鏟平,將凹陷的部分進行填充,從這種方式可以看出這種定理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學生從中可以領悟到針對生活中的事物要多觀察、多思考。在講解集合的概念時,能夠從中得出:一個或者多個確定元素構成的整體就叫做集合,從中可以幫助學生加強集體意識,班級就是一個集體,每個學生都是集體內的一部分;從交集這一知識點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領悟到,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與其他同學相同的地方,對于其他人的優點,學生要不斷學習,使這種優點成為兩個人之間的交集。
二、數學史的融入可增強數學分析課堂的活躍度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分享一部分關于數學的歷史以及一些數學家的生活經歷,其中充滿了多種思政元素,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專注力提升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分析課堂的興趣。例如,極限理論(Theory of limit)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極限思想從出現至今已有2000多年,具體代表有古希臘的Zeno of Elea、我國古代的數學家惠施、劉徽以及祖沖之等。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之間,出現了笛卡爾、Lsaac Newton以及Leibniz等著名的數學專家,這些數學家通過辛勤的研究和分析,使極限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了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之間,極限理論才由法國的讓·勒朗·達朗貝爾、奧古斯丁·路易斯·柯西以及德國的卡爾·特奧多爾·威廉·魏爾斯特拉斯進行了充分的完善。通過了解極限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可以對數學思想有全新的感受和領悟,了解到數學理念是大量的數學家的智慧產物,充分體現出人類對世界上的真理的追求。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提到一些數學歷史故事,使學生對一些數學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使用定積分來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以及曲線的弧長時,對方程的使用較為頻繁,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述一些關于數學天才笛卡爾的愛情浪漫故事。笛卡爾與瑞典的一個公主彼此相愛,然而公主的父親瑞典國王并不同意,不允許兩人見面,于是二者只能通過書信來了解彼此的心意和近況,然而,笛卡爾由于染上重病,在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身故了,他的第十三封信中,并沒有十分復雜的內容,只寫了一個數學公式,方程的圖形被畫出來后是一顆心的形狀。這就是著名的“心形線”的由來。從中可以看出,數學并不是一味的枯燥和乏味,其中還存在著許多的浪漫色彩,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語
在數學分析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從數學理論的角度出發,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思政元素,并將其應用于數學分析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使學生可以從哲學理論的角度來理解數學分析課程當中的知識內容。教師在開展數學分析課程的教學工作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自己所講的知識內容,還要在此過程當中不斷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充分了解數學的歷史內容以及一些名人趣事。總而言之,在數學分析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二者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程亞煥.智慧課堂背景下數學分析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8):111-115.
[2]杜金姬,王陽洋,秦闖亮,王玉磊.思政元素在《數學分析》概念教學中的應用——以“第二型曲面積分”概念為例[J].高等數學研究,2020,23(01):26-28+59.
[3]王金華,向紅軍.數學分析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41(03):72-74.
[4]陳甜甜,吳霞,龍志鵬.思政元素融入數學分析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05):98-99.
(河北省保定技師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