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瀟予 康玉婷 李娜
摘 要:在新媒體興起的環境下,眾多高校也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展現高校生活、創新思政課堂、傳播紅色文化。以抖音賬號“青春遵師”為例,其中紅色文化短視頻的種類、內容、語態以及賬號運營模式皆具有典型性,做到了將當地紅色資源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思政課堂與線上資源相結合,為其他高校紅色文化短視頻的制作與傳播提供了鮮活案例。
關鍵詞:紅色文化;短視頻;高校;傳播
紅色文化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民眾的優良品格,不僅是中國人民價值觀念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凝聚國家力量和社會共識的重要精神動力。在互聯網時代,中國與世界聯結得更加緊密,國外的各種思潮和信息都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走向。當今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因而繼承、發揚紅色文化的深厚力量成為當務之急。
在新媒體興起的環境下,眾多高校也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展現高校生活、創新思政課堂、傳播紅色文化。抖音賬號“青春遵師”是共青團遵義師范學院委員會官方抖音號,擁有將近4000粉絲,獲贊2.3萬,短視頻多為學生投稿,立足遵義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貼近校園生活,將紅色基因繼承并發揚。這些短視頻的內容與題材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歌唱祖國類、校園生活類、抗疫文化類、學生成長故事類、思政課堂類。隨著“青春遵師”短視頻在校園內外的傳播,眾多學生通過該渠道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遵義當地的紅色歷史也被更多人所知曉,這為在高校內弘揚紅色文化提供了啟示。
一、鑒往知來,與時俱進
遵義師范學院(以下簡稱“遵師”)是一所具有百年師范傳統的學校,也是一所具有紅色革命傳統的學校。“青春遵師”中名為《你知道在遵師如何get紅色文化嗎》的系列短視頻,以校園里的百年廣場為切入點,向觀者展現了學校建筑中關于三大戰役、遵義會議與革命精神的的紅色歷史文化,其后在“剪出來的紅色文化”主題中介紹了一系列具有革命傳統、弘揚人間正氣的遵師特色紅色文化剪紙;在“紅色文化跳起來”中展現了紅色文化資源與舞蹈教學的結合;在“紅色文化唱出來”主題中呈現了學生們以紅歌的形式感受時代精神、凝聚民族情感的畫面;在“紅色文化繪出來”中學生們在一筆一劃里感受到來自紅色文化的革命力量;在“紅色文化游起來”中與遵師紅fans宣講團中親身感受遵義會議會址。短視頻中由一位遵師學子帶領觀者游覽學校各處,為屏幕前的用戶進行校內紅色文化區域解讀,如同面對面溝通的視頻展現方式,大大縮短了觀看者與遵師的距離,仿佛身臨其境體驗紅色文化。該系列短視頻與時俱進,令紅色歷史融入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中,避免了生硬的旁白與索然無味的講解,以輕松活潑的口吻向用戶展示遵師傳承紅色文化的多種方式,將形式的趣味性與內容的嚴肅性相統一,做到了尊重歷史、傳承歷史、貼近時代,既能增加本校師生的文化自信感、民族榮譽感,又能增進外校師生對遵義紅色文化的了解,感受紅色文化的真正意義。
二、典型故事,榜樣作用
革命英雄固然逝去已久,但其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仍然激勵著中國青年奮發向前。“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勵,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名為《我的紅色故事》的系列短視頻中,自小有著軍人夢的遵師學子蔡金洋講述了自己在遵師深受紅色文化熏陶、在遵義會址被英雄事跡所感染,進而堅定理想,立志做紅色文化接班人的故事。蔡金洋在入伍兩年后重回校園,加入遵師紅fans宣講團,將自身經歷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向更多遵師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在其心中播下紅色種子。《我的紅色故事》系列短視頻以學生的視角進行講述,增加了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提升了受眾的可接受度,娓娓道來的敘述風格更能令觀看者產生共鳴[1]。而且相比英雄的光輝事跡,身邊平凡人物的故事更貼近高校受眾,正因為其相似的年齡與校園環境,觀眾的傾聽欲會大大增強,這就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紅色文化撒播進高校學生的心中。除此之外,講述過程中配以相關的視頻畫面,觀看者不知不覺進入到故事中,感受主人公的軍旅歷程與紅色感悟,敬佩其理想、感嘆其胸懷、贊美其所行,配以震撼宏大的背景音樂,觀眾的心情也隨之激蕩。將紅色基因融入短視頻與校內的典型故事中,增強了吸引力、說服力和科學性,在榜樣的帶領下,能令高校學生自發地接受并認同紅色文化,擔負起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的重任。
三、學生投稿,年輕語態
“青春遵師”抖音號由專門的學生團隊進行運營,視頻也多為學生投稿。有校園風景的卡點視頻、宿舍環境拍攝、畢業典禮片段、抗疫歌曲……等等。不同于傳統官方媒介的正統講解與宏大敘事,短視頻以碎片化的方式展現校園生活,以年輕化語態貼合高校受眾,表達方式更加感性化、抒情化、生動化。學生們以短視頻的方式記錄著自己的校園生活,在高校中感受師生之情、校園之景、知識之精深、紅色之積淀。
“新青年說70年”這一主題下的9個短視頻,學生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七十華誕的祝福。其中包含了方陣組字、歌唱抒情、參觀紅色景點、手語操、詩朗誦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溯。視頻中的學生們并非是只注重形式、如走過場般生硬應付,而是經過思考后的精心設計,立足校園生活與遵義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將自己的理想志向融入中國夢中,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相比傳統思政課堂,短視頻多為學生自發進行拍攝制作,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由被動灌輸變為主動參與,學生們在參與紅色文化短視頻制作的同時,也逐漸培養了對紅色基因的濃郁興趣與深厚情感,進而積極主動地探尋紅色文化,在學習生活中秉承著自強不息、勇于拼搏、奮發圖強的革命精神[2],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為實現偉大夢想而拼搏。
四、校園實踐,貼近用戶
“青春遵師”作為共青團遵義師范學院委員會官方抖音號,擔負著聚焦思想政治、引領校園思潮的重任,是思政課堂的線上陣地。除了理論學習以外,“青春遵師”中還包含許多校內外實踐內容。“遵義師范學院三下鄉”主題下的13個短視頻,記錄了遵師學子們暑期在蒲場的學習實踐過程。視頻中,遵師學子雨中徒步五公里,磨煉身心意志;深入田間地頭,感受農業發展;為當地居民進行家電維修,以服務情暖百姓心。此外,在“青春新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的文藝匯演中,遵師志愿者們用武術、民族韻律操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用歌舞、朗誦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活動中,遵師學子們走訪老黨員與貧困戶,了解中國人民偉大革命實踐的艱難歷程,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并深切感受到當今脫貧攻堅戰役決勝階段的緊迫感,增強了攻堅克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年輕人要‘自找苦吃。”短視頻作為事件記錄的媒介之一,未能親身參與“三下鄉”實踐的師生也可借其一覽經過,從視頻中得到理論知識的補充與延伸。遵師志愿者們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的宗旨與使命,貫徹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將黨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知識帶入基層,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當地蔚然成風,也將能吃苦、能實干、能奉獻的精神傳達給短視頻的觀看者們,鼓勵其用奮斗實現人生價值、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五、結束語
如今,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作為一種現象級傳播媒介,是傳統思政課堂創新的必經之路,也是高校內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以“青春遵師”為例,其中紅色文化短視頻的種類、內容、語態以及賬號運營模式皆具有典型性,做到了將當地紅色資源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理論實踐與線下實踐相結合、思政課堂與線上資源相結合,為其他高校紅色文化短視頻的制作與傳播提供了鮮活案例。采取各類有效途徑與形式,發揮線上資源的優勢,運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思政課堂,才能培育時代新人,實現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血脈永續,從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
參考文獻:
[1]于然,李治宏.主流媒體的短視頻傳播策略分析——以《主播說聯播》欄目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0(01):84-88.
[2]汪勇. 傳承紅色基因與培養時代新人[N]. 貴州日報,2020-07-08(009).
作者簡介:
梁瀟予(2000-),女,廣西南寧人,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本科生,就讀專業:網絡與新媒體;
康玉婷(2001-),女,貴州貴陽人,首都醫科大學本碩連讀在讀生,研究方向:臨床醫學;李娜(1976-),女,貴州貴陽人,碩士,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為本文通訊作者。
項目資助:北京聯合大學2020年國家級啟明星項目支持。
(1、北京聯合大學 應用文理學院 北京 100090;2、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10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