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


摘 要:一個城市的消費潛力與諸多因素有關,需結合城市具體各因素的統計數值進行綜合評價,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AHP-熵權法的城市消費潛力綜合評價方法。首先,本文對傳統的AHP算法進行改進,對傳統算法的標度進行了合理擴展,既考慮到了專家的知識與經驗,又能夠有效降低過多的主管因素對最終權值的影響。盡管如此,AHP固有的弊端是人為因素無法徹底消除,為此,本文結合熵權法來避免這一影響。熵權法的引入能夠有效規避專家主管判斷誤差對權重計算的影響,是一種較為客觀的賦權法,此外熵權法與AHP算法的結合,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熵權法缺乏各項指標間的橫向比較、過分依賴樣本的弊端,因此AHP-熵權法的評價方法相對來講更為科學。
關鍵詞:消費潛力;熵權法;層次分析法;評估模型
1 城市消費潛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模型?
城市的消費潛力是反映城市經濟活力的“晴雨表”,消費潛力越高,表明該區域消費能力越高,商品以及貨幣的流通性更強,新冠疫情影響下,居民的消費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各個城市的消費潛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消費券的發放可參考城市消費潛力作為不同類型消費券發放比例的依據。本文構建城市消費潛力評價體系三層結構圖,如圖1所示:
各層指標的具體含義如下:
1)基礎消費潛力(B1),子指標包括:城市面積(C1)、人均GDP(C2)、人口總數(C3)、人均可支配收入(C4);
2)文化旅游消費潛力(B2),子指標包括:高校學生數量(C5)、旅游產業GDP(C6)、5A級景點(C7)、年接待游客數量(C8);
3)高新科技產業消費潛力(B3),子指標包括:第三產業收入占比(C9)、第二產業收入占比(C10)、第三產業年增長值(C11)、第二產業年增長值(C12)。
在該結構下,消費潛力評估模型的各項權重確定如下:
(1)基于改進AHP法的準則層對目標層權重分析
基于改進AHP法的權重的確定方法基于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對于同一評價子目標層的f個考察指標來說。如果知道各個指標兩兩之間的重要性權重,可以依據重要程度的傳遞性法則進行指標的兩兩比較,依次可以得到判斷矩陣的其他元素的值,從而構造一個改進的判斷矩陣,該方法與現有AHP算法相比,主要是對原有的標度進行了擴展。依據準則層中的三個評價指標,就其對目標層的貢獻而言,我們認為:基礎消費潛力(B1)比文旅產業消費潛力(B2)略重要,文旅產業消費潛力(B2)比高新產業消費潛力(B3)略重要,基礎消費潛力(B1)比高新產業消費潛力(B3)絕對重要,采用期望標度值可得:P1.2 ,P2.3 ,P1.3。通過依次計算該矩陣的特征向量和范數規范向量后,得到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權重為(0.5876,0.2913,0.1211)T,分別對應于基礎消費潛力(B1)、文旅產業消費潛力(B2)以及高新產業消費潛力(B3)的權重。
(2)措施層評價指標對標準層的熵和熵權分析
根據江蘇省各市統計局的統計年鑒資料,選取江蘇省5市某年實際數據作為熵權法的計算樣本,計算可得各個指標的熵值以及熵權。
2 江蘇省城市消費潛力綜合評估結果?
結合江蘇省5市的各項綜合數據,采用層次總排序以及綜合評價模型得到江蘇省5市的最終消費潛力評估結果,具體步驟以及計算結果如下:
(1)層次總排序
層次總排序就是利用層次單排序的結果計算措施層中的各評價指標對目標層的組合權重并進行各指標的重要性排序,按照本文的AHP-熵權法,綜合權重計算公式為:
層次排序法計算可得最終各城市的評價得分如表1所示,最終可確定基礎消費、文旅消費以及高新產業消費綜合權重為:(0.6380,0.2429,0.1191)T ,該比例亦可以作為城市不同類型消費券的發放比例。
(4)江蘇省城市消費潛力綜合評價與潛力等級
在進行江蘇省城市消費潛力評價結果計算時,本文采用綜合評價法。綜合評價法是目前在環境污染、生態環境質量以及城市經濟活力綜合評價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比較成熟的評價方法,該方法的評價模型為:
3 結論
結合表1的綜合評估結果,綜合分析江蘇省各市消費潛力,可得以下結論:
I類地區:代表城市為南京、蘇州等新一線城市,居民消費潛力較高,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文旅產業處于上游水平,應該發布適當的消費券(如新能源汽車購買券)用于刺激本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充分挖掘居民側消費潛力,引導經濟復蘇。
II類地區:代表城市為南通、徐州等城市,該地區依據特定的地理位置,在某些產業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該類城市居民消費潛力集中于某些特定領域,因此,為了防止造成過分的擠出效應,應設置貨幣型消費券和特定類型消費券比例穩定在50%:50%,從而既挖掘了部分產業的消費潛力,又能夠避免居民過分儲蓄,帶來負面效應。
III類地區:代表城市為泰州、宿遷,此類地區總體來看居民消費潛力較低,不宜發放過多的特定產品類消費券,一方面過低的消費潛力將不利于此類消費券的回收,另一方面,特定產品類消費券往往需要在滿足較大的消費額前提下才能使用,這可能造成居民消費超前消費。
參考文獻:
[1]臧旭恒,陳斌開,尹志超,汪偉,易行健.“新冠肺炎疫情與消費”專家筆談[J/OL],消費經濟:1-17,2020.
[2]王凌聰,劉俊杰,洪揚.淺議消費券的經濟刺激作用——基于西方經濟學[J].價值工程,39(17):18-19,2020.
[3]王志凱.復雜環境下的消費提振與經濟發展[J].人民論壇,2020(16):62-65.
[4]柳思維.特大疫情沖擊非常時期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回補的思考[J].消費經濟,2020,36(03):13-18.
[5]劉穎,馬龍.貴州貴陽消費券政策實施情況調查[J].中國國情國力,2020(07):65-67.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 ?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