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付東青 黃軍霞 鄭紅霞
摘 要:高職院校教師進行企業實踐活動促進了專業課程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和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提高主動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但現實中教師企業實踐卻存在很多問題效果不盡人意.本文分析了這些原因所在,并積極探討有效措施來提高教師企業實踐的效果。
關鍵詞:企業實踐;校企合作;制度完善;途徑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要擁有一支符合職教特征、教學要求和具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對于職業院校來說,選派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既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
一、教師企業實踐的必要性
(一)、高職教師企業實踐的政策背景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向,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把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高校培養人才水平的根本標準,并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并“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 明確提出:“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可見,社會和上層領導對教師下企業鍛煉十分重視。
(二)、高職教師企業實踐的意義
1、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 教師通過深入企業一線,將課程理論知識和企業實踐相結合,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教師還可以根據企業用工標準,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培養標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專業與職業崗位對接、工作任務與課程內容對接,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2、促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高職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企業在理論知識上的缺失,教師的理論知識能夠激發企業對于新產品、新技能的開發,部分教師甚至可以將其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實際的產品,為企業帶來效益。
二、教師企業實踐現狀及原因
(一)教師企業實踐的現狀
目前各個職業院校都比較重視教師企業實踐工作,只是缺乏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和健全的激勵機制,
使得大部分教師出于職稱晉升或迫于學院的壓力才進行企業實踐活動,同時企業配合度也不高,達不到應有的實踐效果。
(二)教師企業實踐存在問題的原因
1、教師企業實踐動力不足? 有些教師重視程度不夠,雖為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的評價指標,但可通過與相熟企業溝通不需落實即可拿到下企業證明。有些教師雖然也積極地參與了企業實踐,由于受到種種限制,使得他們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有很多教師是利用寒暑假去企業實踐,剛熟悉和適應了企業的環境,就要離開企業了,使得教師的實踐沒有連貫性,收效不大。還有一些理論知識豐富但社會經驗不足的老師,害怕到了企業自己幫不上忙反而增加企業的負擔,導致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不高。
2、學校制度不夠完善? 《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中明確要求教師根據專業特點進行企業實踐活動,但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較大差距。高職院校會大致根據院系及專業來安排教師進入相關企業實踐,由于院校專業繁多,企業崗位量大,可能會導致教師實踐內容與其專業教學內容有差距。大部分教師是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到企業實踐,學校給予老師的補貼很低;學校因無法無障礙地與企業溝通對接,意味著無法很好地監管教師在企業實踐的質量。
3、企業實踐基地運行機制不完善? 企業的主要目標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教師企業實踐有時不能為企業帶來利益反而會影響正常生產,導致企業對教師實踐的積極性不高。企業的技術骨干承擔一線的繁重生產任務,能指導教師實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這會使得教師在企業真正上崗實習的機會不多,給予的實訓耗材不足。
4、相關政策法規執行不到位? ?有關“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政策已經相對完善,也提出了對教師企業實踐過程中各主體的相應要求,但政策法規中的措辭委婉,不足以對相應的部門產生效力,對其約束力和規范性要求均不足,致使無法將這些政策法規真正落到實處。
三、教師企業實踐提高能力的途徑研究
(一)教師強化自身修養? 作為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要緊跟高職教育發展趨勢,既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所以教師要明確企業實踐目的,確定好專業發展目標,能夠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轉換,實現從教師到員工的角色轉換。同時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企業的制度規范,以企業員工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虛心向同事請教,及時歸納總結,真正的從實踐中學到真本領,促進“雙師型”身份的構建。
(二)學校建立完善的保障和監管制度
1、建立與企業長效合作機制? 學校和系部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影響力,真正為企業解決諸如基礎生產、人才資源、員工教育培訓等方面問題,積極推進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邀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和上層管理人員參與系部專業建設和實踐授課,或是引企入校從而與企業建立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為專業教師建立與企業溝通的橋梁。
2、完善保障制度建設? 學校制定政策保障教師在企業實踐期間能得到正常的薪資待遇,進行適當的補貼,為教師購買相應的人身保險,做教師企業實踐的堅強后盾,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3、加強教師企業實踐的協調和監管? 在教師提出企業實踐申請并批準后,由系部、企業和教師共同商議確定企業實踐任務,填寫下企業鍛煉工作計劃安排表。教師實踐期間要填寫周志,周志作為教師企業實踐工作考核的標準之一。學院會定期安排專人到企業檢查教師是否從事與專業教學相關的實踐工作,并與企業核實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實踐期間遇到的問題 ,教師也可以向學校反應,由學校出面幫助解決。實踐結束,教師進行實踐總結匯報和完成任務的提交,經由學校考核給予不同的獎懲措施。
(三)企業積極參與教師實踐,打造合作共贏平臺? 教師企業實踐是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企業應從社會發展大局出發,與職業院校共同做好教師企業實踐培訓方案,安排高水平的工匠作指導師傅,提供優質的實踐環境,把教師作為企業的員工來培養,嚴格進行教師實踐過程管理與考核,保證教師企業實踐達到預期的目標。有時教師帶著實習生到企業學習,相當于企業在做崗前培訓,節約了培訓新員工的成本,同時企業又能與優秀的實習生簽訂就業意向,解決企業高質量招聘難題。
(四)制定有利于調動企業積極性的政策法規
1、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政府、學校、企業、教師個人在企業實踐中的責、權、利。鼓勵企業參與并做好教師企業實踐工作,對這項工作開展得好的企業給予適當的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對有條件又拒不接收教師和學生實踐或雖接收但不盡責的企業進行相應的懲罰,如不得享受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等。
2、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協調作用。成立職教園區,有政府發揮協調作用選擇一批優質企業,支持、鼓勵他們深化與學校的合作。整合地區職業教師培訓需求信息,使某些企業作為教師企業實踐的基地加以建設,使之具備教師企業實踐培訓中心的功能。
總之,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提高我國職業教育質量。但是具體實施起來仍然任重道遠,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使教師企業實踐的各項政策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曾雪惠.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問題分析 ——以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 [J] .科技創新導報,2018(03):238-239.
[2] 袁永富. 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J]科教導刊, 2017(10):73-74.
石家莊市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91067)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 湖北 石家莊 0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