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來看,金融市場正處于一派繁榮景象,尤其是融資手段在不斷地更新換代。近些年來,股權質押由于操作便利性,在金融市場中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股權質押不僅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還緩解了控股股東資金壓力,但同時也為控股股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在現階段對股權質押存在的風險性進行分析,這對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防范
從當下的金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股權質押作為一種全新的融資方式,因其便利性、流動性高的優勢,逐漸地成為眾多資金需求者融資的主要途徑之一,其中不乏一些控股股東。從近些年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控股股東質押股權的現象越來越多,但是從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這令金融監管部門十分地頭痛,而存在這種風險的原因,則是A股市場“無股不押”的現實。從股權質押來看,雖然暫時解決了控股股東的資金需求,然而股權質押將控股股東掏空與控制權轉移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可以說該種融資方式對資本的健康運轉有著巨大的威脅。因此,在現階段對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存在的風險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來對資本市場的股權質押行為進行規范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
(一)控制權轉移風險
在股權質押的過程中,時常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通常情況之下,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了解,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所披露的信息進行判斷的,并對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進行估計。在以往上市公司通過利益宣告、股利發放等方式傳遞信息,主要是為了增加投資者的信心,而股權質押這種融資行為,反映出來的是資金短缺的信號,大多數投資者會結合上市公司的這些信息對其所持有的股票價值進行判斷,如果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失去了信心,投資者便會選擇兌現離場,導致股價下行,當高比例股權質押被強平,則會造成上市公司控股出現非正常轉移的情況。
(二)第二類代理風險
在股權質押后,大股東就是利用自己的控制權干涉企業的管理層與董事會,對公司的經營決策進行干預,為自身謀取最大的利益,但是這就容易引起第二類代理風險,這就容易激化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的矛盾。大股東在采取股權質押這種融資方式時,并不需要所有的股東都同意便可以執行,所以這就造成很多的中小股東沒有發言權,控股股東以自身最大比例股權質押來收回在上市公司中的投資,這樣就可以保留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上市公司會出現控制權與收益權存在分離的現象,上市公司容易出現被掏空的情況,對中小股東的利益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股價崩盤風險
在上市企業中,很多的大股東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以此來規避控制權轉移的風險,就會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進行一定的干預。尤其是在股權質押之前,其會可以的抬高股價,隱瞞公司內部的真實信息,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獲得較高的融資。由于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存在,就會導致披露信息質量差,為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風險。特別是當股價下跌至平倉線時,控股股東放棄質押的股權,將風險轉移給投資者。由于股權質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增加,不僅加劇了股價波動性,還會增加股價崩盤的風險,影響投資者的利益。
二、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防范措施
(一)完善股東管理機制
從上市公司發展的情況來看,現階段若想規避股權質押帶來的風險,則需要完善股東治理機制,增強對股東制衡的力度,以此來減緩股權質押后大股東對盈余機制的制約影響。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對內部的股東治理結構進行完善,必須對具有較高比例的控股股東的表決權進行限制。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大股東的地位比較特殊,不僅可以利用股權質押獲取融資,還可以保留對公司的控制權,尤其是在股權分離后,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及公司的利益更為便利,必須對這種現象進行有效的制約。同時,上市企業還需要強化對內部的控制,避免內部機會主義人員出現掏空公司的行為,以此來增強公司的經營能力。
(二)落實信息披露制度
在股權質押之前,大股東一般會對公司的信息披露進行一定的干預,與公司的管理層相互勾結抬升股價,將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進行隱瞞,并利用不對稱信息來掠奪中小股東的利益。所以,在股權質押的過程中,上市公司必須保證信息的高透明度,才能夠對各種風險因素進行有效地防范。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制度,嚴格落實大股東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完整性的責任,一旦大股東在股票價格觸及預警線或者平倉線時,必須通知上市公司對其進行公告。
(三)強化監管懲處力度
在股權質押的過程中,監管層會從股權質押比率、股價、與驚險的偏離等指標對股權質押進行持續性的監督。特別是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須進行嚴格的監督,規避股權質押行為帶來的風險。從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來看,還需要對質押權進行嚴格的審查,并針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對其還款能力進行判斷。另外,對于出質公司也需要強化監督力度,就算是信用評級較高的上市公司,也不能放松警惕,避免股權出質的道德風險。此外,從違規成本的角度來看,國家必須制定相應的規范,對罰款數目進行明確的規定,通過加大懲處力度,對違規行為進行嚴格的懲處,以此來保護利益被侵占者的合法權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從股權質押這種融資方式來看,對于控股股東來說并不單純的是百害無一利的,股權質押這種行為體現了控股股東的積極經營行為,對于公司的發展非常的有利。但是,股權質押具有潛在的風險性較大,投資者必須要警惕股權質押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市場波動情況較大的背景之下,很容易增強股權質押風險的可能性。特別是現階段對于股權質押風險的控制上,法律監管缺位、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情況的存在加大了風險影響范圍。因此,面對股權質押所存在的風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必須對公司內部的治理機制進行完善,并與監管層形成強有力的管理體系,全面落實信息披露制度,以此來規避股權質押風險。
參考文獻:
[1]田高良,田皓文,吳思銳,施諾.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會計信息可比性——基于債權人風險防范的視角[J].證券市場導報,2020,(10):35-46+58.
[2]聶銀領.藏格控股大股東股權質押的風險及防范研究[D].河南工業大學,2020.
[3]祁學棟,張文霞.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防范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9,25(03):101-104.
作者簡介:
李依霖(1994年4月25日)女,漢,遼寧省撫順市,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
(上海大學? 上海? 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