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MOOCs(慕課)SPOC(小型限制性在線課程)微課堂等模式迅速在國內外高校興起。這些教學模式在國內高校雖然還處于嘗試階段,慕課和課堂教學一樣,必須對學習的效果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目前高校軍事理論課對課堂的教學評價普遍采用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因此,必須針對網絡學習的特點和軍事理論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在傳統評價方式的基礎上,重新建立適合于網絡學習的,客觀、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慕課教學環境,以其強大的統計分析功能,極大的方便了網絡教育的學習評價。
關鍵詞: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慕課;評價體系
習總書記曾強調“: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沒有安全保障。”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重在教師引導學生在和平與發展年代反思歷史,通過回望戰爭歷史,以史為鑒,明確當今社會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國家強盛的意義在于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有堅強的國防后盾。軍事理論課作為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主陣地,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形成性評價體系對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意義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形成性評價體系對軍事理論課程的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框架進行了分析,剖析高校軍事理論課程的實際情況,從教學資源、教學數據庫和精品課程三個方面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為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資源提供了一個具有實際意義,可操作性較強的框架模型。慕課背景下得的軍事理論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將為高校教學資源形式的多樣化提供參考,具有較強的實際價值和可操作性,能夠豐富教學手段,充實教學資源,促進高校軍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形成性評價體系核心概念的界定
1、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最早是由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斯克里文(G F. Scriven)在1967年所著的《評價方法論》中首先提出的,認為形成性評價是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過程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是一種對學習進程的動態評價,主要目的是及時反饋,調整計劃。教師和學生可以依據獲取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或學習,從而改進薄弱環節。
2、慕課。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3、軍事理論課教學。軍事理論是一門重視基礎理論的課程,知識量大知識點多,部分章節隨著世界格局和形勢的變化而風云變幻,學生在接受課堂知識的同時,由于所掌握的原有信息的巨大差異,這時在教學中盡可能的將其分為多個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并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避免“吃大鍋飯”的現象。
三、形成性評價體系對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界定
在軍事理論課的慕課中,則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持續的評價不僅評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更為重要的是,要對學員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評價。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行為,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提供大量的實踐觀摩的機會,使學生從單一的“填鴨式”學習中解脫出來,在體驗、感知、參與和交流中進行訓練;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軍事理論基礎知識,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四、形成性評價體系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對于網絡學習評價的研究,國內外雖然制定了一些標準,但這些標準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慕課的評價指標,對于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得數據、評價數據等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對學生學習評價的討論則更少。目前已有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形成性評價最初由美國哈佛大學的斯克里芬(G.F.Scriven)于1967年首次提出并使用,布盧姆則把它的應用范圍加以擴展,成為一種教學評價類型,為了在課堂中及時獲取準確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必須進行形成性評價,觀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對反饋信息加以分析,調整教學,其目的正如布盧姆所說,是確定學習任務被掌握的程度和未掌握的部分,不是為學習者分等或鑒定,而是幫助學生或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為進一步提高所必須的學習上。
形成性評價在我國的中小學階段的教育評價中使用得比較多,在高中也有一些學校嘗試著進行這種評價方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大學階段少有人做過。在中國知網上,我們能找到的關于形成性評價的文章很多,在軍事理論教學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基于慕課的軍事理論的評價的文章則更是寥寥無幾,這也說明,我們對大學軍事理論課慕課形成性評價方法和實施策略的研究應該投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本文以高校軍事理論課慕課教學為出發點,通過網絡學習、軍事課學習模式特點以及形成性評價相關理論的深入學習,是為了奠定慕課模式的形成性評價研究的理論基礎。以提高學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增強學生國防觀念為目的,對該網絡學習效果進行了評價。研究的重點是需要建立軍事課慕課活動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和評價量規,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身學習情況,也輔助了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國防知識的普及學習情況,提高高校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從而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Bryant,S.L.,John,L. T.S.,Timmins,A.A.& Williams,J.A.H.Formative Assessment for Enhancing Learning: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M].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2.
[2] Linn,Robert L.& Gronlund,Norman E.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M].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2000.
[3] 谷峰.多媒體CAI 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自主學習理論[J],巢湖學院學報,2010,(5):145.
[4]朱如珂,董會瑜.現代軍校教育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
[5] 謝邦昌 .數據挖掘Clementine應用實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6] 許華瓊,胡中鋒.形成性評價及其反饋策略[幾教育測量與評價.2010.
[7] 許曉安.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對網絡教育發展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宄.2007(8):62-64.
作者簡介:
李國楊(1981—),女,漢族,天津市人,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防教育、國防體育、思想政治教育
項目:黑龍江大學新世紀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黑龍江大學“課程思政”建設試點課程“軍事理論”課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