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霽
摘 要:田徑教學屬于高校體育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結構,田徑教學課程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全面強化大學生運動水平。但是,就我國當前階段的高校田徑教學課程而言,其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教學內容枯燥、教學理念陳舊,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體育能力的發展。本文針對上述情況展開研究,分析解決高校田徑體育教學問題的策略,為同領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發展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田徑教學;教學問題;發展策略
前言:高校田徑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升身體素質,同時還能夠促進當代大學生向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針對我國當前階段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而言,依舊有部分高校在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體現出田徑教學工作應有的效果,導致教學工作發存在很多實際問題。面對這種教學情況,必須找到提升田徑體育教學效率的方法,這樣才能夠保證田徑體育教學工作可以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
一、高校田徑教學工作現存問題
(一)教訓內容枯燥,教學結構單一
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高等學校在讀學生對于田徑體育教學項目存在一定的厭煩或者抵觸情緒。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為:傳統教學課程內容枯燥乏味。一般情況下,田徑體育教學課程屬于學生入校后的一門必修課程,但是在學生進入大二學習階段后,這門課程就會被更改為選修課程。這樣的變化使得很多學生在選擇選修課期間,不會將田徑課程放在自己的選擇范圍內,這種情況延續的時間一旦過長,就會導致這門課程逐漸走向掛名,不能徹底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失去實際教學意義。而致使學生對田徑課程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的主要原因即為教學課程結構單一、教學內容乏味,大部分田徑教師在田徑教學課程期間會采用以身體訓練為主或者重復運動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無法充分激發自身興趣,同時教師在教學期間與學生之間缺少關于田徑文化的信息交流,這種情況也導致學生無法對田徑運動具有的文化內涵作出進一步了解,無法真正感受到田徑運動具有的魅力,漸漸對改課程失去興趣[1]。
(二)教學理念僵化,不具備創新性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高校開始有意識的為學生組織相關體育活動,體育運動教學課程由此而生。從上述內容可知,體育運動課程的探索,主要源于人們實時社會活動的變化,同時體育運動還會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思潮的變化產生對應的變化。體育運動與田徑運動存在較強的相似性,而田徑運動包含的轉變不僅包括運動動作、運動類型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還包括了田徑文化、田徑體育精神以及田徑比賽規則方面的變化。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高等學校在田徑教學理念的認知方面比較落后,教學方式過于保守,不具備教學改革的優化意識,造成其田徑教學模式不能及時與時代發展的需求相結合,學生長時間處于這種相應的教學模式下,會逐漸失去對田徑體育競賽的興趣,自身對于身體健康的危機意識也會漸漸消失[2]。
(三)不重視學生需求
對于田徑競技體育而言,其本身具有較強的運動魅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競爭意識,同時還能夠有效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很多高校在舉辦田徑運動期間,過于關注最終競技結果,導致學生對田徑的人文內涵和田徑運動意識缺少足夠的認識。因為學生正值人生中的重要成長階段,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如果教師在企業實際教學期間并未對田徑技術動作加以高度重視,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發生同樣的錯誤。長此以往,田徑運動文化的教學內涵會受到忽視,學生在田徑方面的學習情感得不到有效滿足,田徑競技將會在這樣的演化過程中成為單純的競技場,而不是體育精神的弘揚陣地[3]。
二、改善高校田徑教學模式的有效對策
(一)改革現有教學內容
高等學校在為學生進行田徑教學期間,需要對田徑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在此之后,針對具體教學課程和教學目標設置科學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可以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匹配。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雙方面提高。在專業教學目標期間,體育教師需要對田徑課程教學活動的宗旨加強理解,明確最終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田徑運動并非是為田徑專業運動員設立體育項目。田徑課程的設置目的是提升學生運動能力,增強當代大學生綜合身體素質,使學生可以向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所以,高等學校在為學生設立體育教學目標期間,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掌握學生的具體運動能力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的教學目標設置。在此期間,高等學校還需要加大對固有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在原有教學內容基礎上,拓展教學資源。學??舍槍μ飶竭\動增加其他競技項目,對學生形成一種引導,如:校方可以組織戶外生存、攀巖、野外運動等相關活動,因為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此時對這些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所以在體育課程中增設這些項目,不僅能夠有效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夠使田徑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在此時接受的文化素養教育和身體素質培養是效率也將大幅度提升[4]。
(二)改革傳統教學方法
在傳統田徑教學工作中,大多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傳統教學方法不具備科學性,且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僅無法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進步,同時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學校需要針對傳統教育方法加以改革。將現代化科學元素融入教學方法中,改變體育教師固有的傳統教學環境,將研究室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融入實際教學工作中,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教學途徑的拓展。
如: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期間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增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保證師生之間能夠建立起有效溝通的橋梁,最終實現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配合意識,雙雙方面提升。如果想要從根本上保證體育商業效果,首先要為學生設定足夠科學的田徑行為目標,以了解學生個人特點為基礎,在此之后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技術動作訓練,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條件下,不僅不會對田徑運動失去興趣,反而會在競爭中增強自身對田徑運動的熱愛,進而不斷強化自身訓練強度。達到提升身體素質的教學效果[5]。
(三)實現教師教學理念的轉換
將創新型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當前階段的就是用理念。更加注重感性教學,對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內心情感更加重視,往往會通過情緒因素帶動學生學習成果的提升。從實際角度出發,體育教學過期間呈現出的各項教學條件,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教學進度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作為教學工作的基點,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培養模式,在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提升學生對田徑教學學習的興趣。高校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教學特征的發展,對自身秉持的傳統教學觀念進行升級轉換。
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田徑教學理念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創新,教學目標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明確。高校設置的田徑教學目標需要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保證田徑教學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廣亮.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069(01):209-210.
[2]高明陽.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777(03):161+163.
[3]張振豐.河南省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校園(上旬),2017,083(5):123-124.
[4]尹冬竟.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18,603(23):180-180.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