鄶媛媛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現代人閱讀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對于影響人們閱讀模式的因素進行詳細的列舉和分析,希望可以找到幫助和引導民主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旨在為我國實現全民閱讀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閱讀因素;閱讀培養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真正走進了互聯網時代,而且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以及網絡帶來的周邊產品,移動終端設備在人們手中隨處可見。在互聯網技術還不發達和普及的時候,人們都是通過閱讀紙質圖書的方式獲取信息資源,即人們閱讀的方式只有讀書。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以及一些新奇電子產品的誕生和廣泛普及,人們已經不滿足與閱讀紙質圖書,并且互聯網技術在人們生活以及各行各業的深入,各種各樣的移動設備和五花八門的網絡社交軟件的走進人們的生活,并讓人們越來越離不開這種媒介方式。現在,紙質閱讀已經不在是唯一的閱讀方式,隨之取代的是多種多樣的媒介形式,這些電子設備可以是手機上閱讀類的APP軟件、可以是iPad上的PDF或是word格式的文章,也可以是模仿紙質閱讀模式的Kindle閱讀器。人們之所以選擇使用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是因為紙質圖書更新速度慢,有的圖書還非常厚重不容易攜帶,而電子設備更加輕便,只要一部設備就可瀏覽和閱讀網上所有的圖書資源,而且很多電子設備都具有讀屏功能,這讓人們在休息、做家務、逛街的同時還可以“聽書”。而這些圖書資源大多都是免費的,不需要讀者再去花錢購買書籍。這也是人們愿意選擇電子圖書的主要因素。
二、影響人們閱讀的主要因素
2.1青少年時期缺乏閱讀習慣的養成
我們常說學習要從娃娃抓起,閱讀也是一樣,也要將閱讀當作一種習慣,讓某一個人從小就養成閱讀的這個習慣。在人的一生當中,青少年時期是培養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閱讀方式的最好時期,如果說2-8歲的兒童階段主要是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共讀為主,以父母給孩子講述圖書中的內容,孩子通過聽父母講故事、讀書來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那么當孩子們長大,步入青少年時期,就是培養自主閱讀、自己理解,并且閱讀難度和深度逐漸增加的一個階段,一個人如果在青少階段就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那么他會終身將閱讀這個方式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說閱讀不僅僅是一種習慣的培養,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提升。但是在青少年時期也是孩子們進入學習階段的時期,無論是在課業繁重知識點多的高中時期,還是在打牢基礎知識的小學時期,很多孩子現在的課業負擔都比較重,他們不僅要在學校完成很多的學習內容,還要在課余時間進行課業學習之外的補課班,或是一些興趣班。據調查,現在在每個孩子在課外的補習班和興趣班都在兩個以上,有的補課是為了學習與學業相關的知識,比如英語、數學、語文、物理、地理等等科目,而有的學習是為了提高興趣的培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班,比如鋼琴、美術、演講與口才、表演、籃球等等,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的補課,都占用了孩子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孩子每一天中除了白天上課要在學校學習之外,放學后還要完成老師留的課后作業,以及去參加補課班和興趣班,那么留給孩子的空暇時間非常的少。這就導致孩子們很難在非常少的閑暇時間內去尋找一些自己真正喜歡閱讀的書,自己真正想要看的書。而且當今圖書市場上也充斥著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和身心健康的書,一旦青少年讀到了這樣不良的圖書,那么對于他們吸收知識,養成閱讀習慣,會帶來極大的阻礙和危害。即使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社會都在倡導讓孩子們去閱讀,多閱讀讀好書,但是孩子們對于閱讀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完成閱讀作業的層面,也就是說老師要求讀什么,孩子們就必須讀什么。雖然按照老師的方式去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們的閱讀量,也迫使一些不喜歡閱讀,不愛看書的孩子,不得不進行閱讀,當然社會、學校、老師的本意是讓更多的孩子去閱讀圖書,感受閱讀中帶來的樂趣和知識,但是這種被動的閱讀方式只是讓孩子們感到閱讀就是在完成作業,而不是真真正正的起到了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的目的。因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青少年很難能夠真正的培養自己對于圖書閱讀的需求,也很難培養能夠易于終身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的培養。
2.2職場壓力導致自由時間減少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將在聚焦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的基礎上,用民生保障營商環境、公共服務力、宜居宜業等城市排行榜貫穿了整個數據。這個連續多年的調查將你幸福嗎?作為題目進行調研,根據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在2019年,有43.81%的調查者,感覺自己過得很幸福;有11.92%的人感覺到自己過得不幸福;而有44.27%的人表示感覺一般般,雖然沒有感覺到不幸福,但也無所謂幸福。而在馬上結束的2020年,據專家估計,讓感到幸福的人會比2019年還會更少。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人們平均休閑的時間只有2.42小時。這個休閑的時間是剔除去工作、吃飯、睡覺等必須要利用的時間之外,能夠給人們提供的自由分配,自由支配的時間。隨著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速,人們感覺到壓在身上的壓力也越來越沉重,為了能夠更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以更優勢的競爭力去與別人競爭,這自然會導致人們休閑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這個結果也有一些很多讓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以及出現了很多反轉的答案。在人們印象當中,大家都會認為在大城市當中工作的人們是最忙的最累的,當然得到的收益也會是最大的,但是結果發生了逆轉,讓人們想不到的是排在前三位最忙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上廣深這些超一線的發達城市,而是新的一線城市其中石家莊,鄭州,西安分別排在前三位。就以西安為例,在2013年以前,很多人們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在西安參加工作或是在西安定居生活,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西安的工作競爭的壓力比較小,生活節奏也比較慢,在這里工作的人們不需要每天不到5點就起床,然后趕著時間去吃早餐、擠地鐵。但是,在這次排名中,西安人居然排在了最忙碌城市的第3名。和7年前相比,這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也是一個出現了反轉的答案。雖然讓人們感到意外,但是隨著這幾年西安的快速發展,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從2016年開始,最初人們感覺到生活壓力的首要表現就是在房價上,在2016年以前,西安的房價基本處于二環到三環之間的房子,大致價位在6000~7000左右。然而僅僅不到4年的時間,同位置同區域的房子基本上都已經漲到了15,000以上,可以說西安的房價至少漲到了翻一翻。這種房價暴漲的情況,讓在西安工作和安家的人們,尤其是剛畢業的青年人,感覺到壓力倍增。與房價暴漲相對應的就是人們口袋里的工資,雖然西安房價發生了暴漲的情況,但是人們的平均工資并沒有漲到翻一番的現象,平均工資漲幅度也就在30%左右,這種漲幅現象遠遠低于了房價迅速增長的速度。因此,對于工作和生活在西安的人們來說,看到不斷增長的房價,就算自身想要安逸,想要放慢生活的腳步,也會因為這房價的高速增長,而不得不努力工作了。西安只是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小縮影,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在職場工作的人們,都是以“996”的工作模式來進行高強度的工作。所謂“996”模式,是指上班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并且一周7天的情況下,需要工作6天。也就是說這種“996”模式的工作狀態,要求上班的時間比較長,每天工作接近12個小時以上,并且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但是實際上,這12個小時僅僅是在工作崗位上的時間,如果加上早晚交通工具或是吃飯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很可能你每天早上7點就出門了,但是晚上回家的時候可能已經接近11點了。這種白加黑的模式讓人們的工作壓力加大,工作強度加大,但是加班加點已經是很多職場部門不成文的規定,也是很多在職場工作的人們要承受的工作強度。在這個大背景下,能夠給人們提供的自由的支配時間和休閑的時間就大大減少,沒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自由時間,那么用在閱讀休閑娛樂的這樣的時間也大大減少。這也是影響了我國實現全民閱讀的最重要的因素。隨著社會化發展的快速前進,我國在經濟,政治,教育金融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中國人面對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以及競爭壓力也在逐步加大。
2.3信息大爆炸讓人們無法集中精力在閱讀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也跟著迅猛發展,這讓人們迅速的來到了互聯網時代。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部分互聯網應用呈現快速增長態勢。CNNIC副主任張曉表示,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網絡應用的用戶規模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在線教育、在線政務、網絡支付、網絡視頻、網絡購物、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等應用的用戶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迅速,增幅度均在10%以上。因此,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查找信息、下載資源的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當人們面對信手拈來的海量信息資源的時候,很多人便開始無法抵御手機帶來的誘惑。雖然,手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條件,讓人們不再去到圖書館就可以在手機上閱讀電子圖書,讓人們不用在辦公場所,不用來到辦公地點,就可以在家實現在線的居家辦公,讓很多學生即使不用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在家進行網上學習,這都是互聯網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便利生活條件。在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給我國的人們帶來了疫情,這讓很多人們即使在過年期間都選擇了居家生活和工作。在這個期間,在線教育呈現爆發式增長的狀態。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占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初我國疫情比較嚴重,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學生普遍暫停線下課程,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學校課外補習班面臨著停學、停課的現狀,為了保證學生不在疫情期間落下更多的功課和學業,很多城市都采用了線上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們進行講課。同樣很多企事業單位也都選擇讓自己的員工以彈性坐班的方式進行居家辦辦公。這時互聯網技術給即使在家的學生和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們即使不走出家門,同樣可以完成學業和工作。但是,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誘惑,很多人們無法控制自己在使用手機的時間,無法合理的安排學習工作和娛樂的時間,這就讓很多人陷入在了手機所能夠帶來的虛擬世界當中,這也就是常說的“手機綜合癥”現象。現在在很多公共場所我們都能看到“低頭一族”的人們越來越多,而打開書籍閱讀的人們卻逐漸減少。所謂“低頭一族”就是指人們無論是坐著、站著或是行走,都在低著頭看手機。在低頭一族當中,有一些人是在聊天進行工作上的溝通,有些人是在閱讀電子圖書或是瀏覽新聞,越來越多的人將自己寶貴的時間都用在了玩手機、玩游戲、看短視頻、看電視劇、發微信等上面。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自己的時間用在了休閑、娛樂上,那么能夠用在閱讀的時間就越來越少,并且手機畫面感更強,動態視頻更多,并且用手機來看視頻、聽音樂、瀏覽網頁更加方便,這都讓很多人沉浸在手機帶來的虛擬世界當中,而無法真正的靜下心來,打開圖書進行閱讀和學習。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海量的信息一點一點的通過手機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占用了人們的時間,這也是導致在互聯網時代,人們閱讀時間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2.4閱讀方式的新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都是通過閱讀紙制書籍獲取知識,在這個時期圖書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圖書、報紙、雜志的借閱,讀者只要辦理借閱卡就可以免費外借大量書籍。既滿足讀者對書籍的需求,又為讀者節省經濟支出。隨著“互聯網+”在圖書館中廣泛應用,圖書館為讀者帶來的全新的閱讀體驗,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已經逐漸被電子閱讀方式所取代。很多圖書不再只是出版紙質版,也開始為圖書館提供電子版本的圖書,甚至有的書籍已經不再出版紙質圖書,而是直接公開發行電子圖書。為了與電子圖書相配套,圖書館也引進了大量的電子閱讀器,這個閱讀器就像是一個小型移動的圖書館一樣,里面裝了上千上萬甚至上億本圖書,但是這樣的一個閱讀器卻非常的小巧,非常節省空間,因為裝在這個閱讀器里面的圖書不是真正的圖書,而是這本書的一個代碼,這個代碼可以是二維碼,也可以是條形碼,只要這個代碼可以代表這本書,并且可以通過這個代碼就能查找到這本書在后臺的信息數據就可以。這就意味著,在當今的圖書館中,甚至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中,很多圖書、報紙、雜志不會在以紙質版的方式出現。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這樣的圖書閱讀器,比如超星電子圖書館、博看數字閱讀系統等等,這些閱讀機同時兼顧閱讀和下載的功能。這些閱讀系統在來到圖書館之前已經被廠商的工作人員安裝了相應的閱讀程序和圖書編碼,而這些閱讀機到到達圖書館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只要將與之相匹配的圖書館數據信息輸入到閱讀機即可。讀者利用閱讀機可以自助查找需要的圖書、報紙、雜志,找到書籍后,只要在屏幕上點擊這本書,這本書就會像紙質圖書一樣被打開,而且電子圖書還會根據讀者的需要對每頁電子書的頁面進行擴大或是縮小操作,當讀者讀完這一頁,只要用手在屏幕上輕輕一劃就可以翻到下一頁。如果讀者不方便在閱讀機上閱讀,需要把這本書下載在自己的移動設備上,以便隨時隨地閱讀時,就可以點擊這本書的代碼,并且用移動設備進行掃描,就可以下載到自己的設備上。當讀者查找和閱讀完成后,就可以點擊“返回”按鈕,這樣就返回到首頁界面,別的讀者就可以繼續操作了。這種閱讀機有點類似于手機閱讀的模式,都是通過借助電子設備完成閱讀和借閱圖書,這樣就省去了讀者到圖書館內查找和借閱圖書,并且在看完后還得歸還圖書的復雜過程。不同點是,手機閱讀方式不需要讀者來到圖書館,自己在網上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操作,而閱讀機一般都安裝在圖書館或是公共場所的固定位置上,讀者想要查找或是借閱圖書必須到指定地點才能完成。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方便讀者選擇自己想要的書籍。
三、結束語
影響現代人閱讀模式的主要因素有青少年時期缺乏閱讀習慣的養成、職場壓力導致自由時間減少、信息大爆炸讓人們無法集中精力在閱讀上,這些都影響了全民閱讀的開展與實現。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素養,如何能夠讓全民閱讀順利的開展,如何能夠為全社會民眾帶來優質的閱讀內容和高質量的閱讀服務,是現代社會學者和圖書館人應該去關注的重點課題。也只有讓人們真正的閱讀到正能量的作品,在人們閱讀時候能夠真正的走進作品當中,通過精讀的方式,深入的理解讀者的思想行為,更加系統的而有規劃性的去閱讀,才能夠讓全民閱讀得到有效的開展,才能讓人們在閱讀當中吸取更多的知識提升每一個人的科學文化素養。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