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東 楊超宇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供給側改革已成為經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煤炭行業改革。目前,煤炭行業面臨煤炭利用率低、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枯竭礦井的關閉和其他礦井的建設,使得原來的發揮煤炭物資的集散地作用的煤炭企業物流中心的運營功能和配送成本發生了新的變化。為了降低煤炭企業的成本,煤炭企業需要重新評估物流中心的價值,進行需求分工和功能分配,以實現煤炭物流中心價值的最大化。本文在W集團原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上,采用定性和AHP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物流中心選址問題進行了重新分析,并通過層級分析法確定了現有條件下物流中心的最優選址,為其他類似的決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選址;物流中心;層次分析法
1、研究背景及意義
煤炭企業是能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煤炭企業是由國家控股或中央控股的企業。企業自建總倉庫進行物料的存儲和分配是絕大多數現有煤炭企業的現狀。隨著國民經濟和交通運輸的發展,煤炭企業總倉庫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煤炭企業的總倉庫也開始謀求新的轉型。建立功能相對完善的物流中心是一個合理的方向[1]。因此,煤炭企業需要重新評估自身的現狀,研究和評價物流中心的選址問題。
本文將運用層級分析法,綜合考慮準則層的各項指標,以候選場地的交通情況、地理位置、經濟效益和配送中心的鄰近程度為準則層,以W集團公司可行性研究報告上的候選場地為方案層,總結出W集團物流中心選址標準,并進行排序。
2、影響物流中心選址的關鍵因素
現代物流中心選址需要考慮眾多因素,以實現物流中心的高效利用[2]。本文結合W集團的實際情況,結合對選址的主要影響因素的實際調查分析,提出了交通條件,地理位置,經濟效益,物資集散地靠近程度四個因素為主要影響因素。
2.1交通條件
物流中心位于經濟發達地區,交通樞紐、主干道附近和相鄰的鐵路都屬于良好的位置。W 集團物流中心已有鐵路集裝箱業務,是否有工業鐵路專用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2地理位置
W集團總部位于宿州,2019年底W集團省內生產礦井僅有5對,宿州4對,淮北1對。W集團物流中心主要功能是保障W集團內部煤炭的配送和供應。因此,地理位置將會直接影響煤炭的運輸距離,從而影響物流中心的物流配送成本。
2.3經濟效益
W集團的物資儲存配送成本一直很高,降低成本和增加經濟效益已成為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將綜合經濟效益考慮為其重要因素之一。
2.4物資集散地靠近程度
隨著近年來許多煤炭企業的總倉庫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轉型,W集團物流中心需要在保證煤炭企業內部倉儲配送的前提下同時拓展社會物流業務,那么是否靠近物資集散地也成為選址的重要影響因素。
3、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選址分析模型
3.1 層次分析法分析[3]
運用層次分析法解決多目標決策問題,首先要求進行的決策問題同屬于一個大系統中, 這個系統中存在多種因素,且各個因素之間能夠互相影響。然后要將這些問題進行合理的劃分,形成層次化, 變成一個多層的分析結構模型。運用定性和AHP定量的方法, 對每個影響因子層次進行排序, 計算出不同方案的最后占比權重, 輔助選址決策。
層次分析法(AHP) 確定權重的步驟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將目標表示為A,因素表示為ui、uj(i,j = 1, 2, … n)。ui對uj的相對重要性表示為Uij。構建以uij組成的A-U判斷矩陣P。
(2)計算重要性排序。通過對判斷矩陣P的計算,得出P的最大特征值λmax以及λmax對應的特征向量w。方程如下:
在對所需特征向量w進行歸一化之后,可以獲得每個評估因子的重要性等級,即權重分布。
(3)一致性檢驗。由于需要對權重分配的合理性問題進行探究,因此必須將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的公式為:
上述公式中,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定義為CR;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定義為CI。CI的公式計算為:
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定義為RI, 1-9階判斷矩陣的RI值如表3-1所示。
若判斷矩陣P 的CR<0.1或者λmax=n,CI=0;我們可以認定P具有較好的一致性。若P中元素的一致性不好,則需要重新調整P中的元素直至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4、W集團物流中心選址分析
4.1 W集團及總倉庫(舊物流中心)簡介
W集團公司是安徽省內三大重點煤炭企業之一,企業性質為省屬國有企業。在2019年中國500強企業中排名第472位,在中國50強煤炭企業中排名第22位。安徽省內原有生產礦井10對,產能2000萬噸。省內礦井主要分布于淮北市、宿州市兩地。
W 集團的總倉庫在2011年底完成基礎設備設施建設,在2012年2月底正式交付使用。 廠址位于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經濟開發區。 整個庫區總占地面積約500畝,建筑總面積為4281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為省內生產礦井儲存、配送各種礦用物資。
4.2 W集團總倉庫現狀分析
(1)區位劣勢明顯,導致除企業內運輸配送外,業務拓展十分困難。W集團總倉庫位于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經濟開發區,距離淮北市區約30公里和宿州市區約50公里,且遠離兩市的物資集散中心。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工業發展非常有限。
(2)隨著部分生產礦井的關閉,最優配送重心偏移,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隨著2015年底,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地執行。W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2016-2018年三年內關閉了安徽省四個生產礦井,關閉礦井全部集中在淮北市。2019年底,W集團省內生產礦井僅剩余5對,宿州4對,淮北1對。淮北市內僅存的1對生產礦井配送需求較小,約占年度總配送量的六分之一。配送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經成為限制W集團公司轉型發展的一項制約因素。
(3)礦井關閉不僅造成了最優配送中心的轉移,而且導致配送量的減少,導致現有物流中心倉庫利用率僅為30%左右,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因此,物流中心的選址對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4.3 層次分析計算
本文在征求相關企業負責人和專家意見后,選定企業內部可行性報告上的宿州市經開區(C1)、宿州市符離集火車站附近(C2)、淮北市濉溪縣三堤口總倉庫原址(C3)三個地點作為候選方案。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以分析W集團物流中心選址為目標層A,以交通情況B1、地理位置B2、經濟效益B3、物資集散地靠近程度B4為準則層,以宿州市經開區(C1)、宿州市符離集火車站附近(C2)、淮北市濉溪縣三堤口總倉庫原址(C3)為方案層。構建出層次結構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
(2)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通過咨詢相關物流領域的專家、發放問卷和詢問部分企業負責人,要求企業無責任對候選地的各個因素進行評價,收集相關數據,經過整理后構建出判斷矩陣。
構建目標層與準則層的判斷矩陣如表4-1所示:
計算得出的CI與CR的檢驗結果都小于判斷性指標0.1,表明調查結果是有效的,并通過一次性測試。
同理,構建準則層與方案層的判斷矩陣如表4-2所示:
W集團配送中心選址(A)--交通情況B1鐵路專用線
W集團配送中心選址(A)--地理位置B2
W集團配送中心選址(A)--經濟效益B3
W集團配送中心選址(A)--物資集散地靠近程度B4
以相同的計算方法計算得出:
B-C1:λmax=3.002;CR=0.0019;CI=0.001
B-C2:λmax=3.0649;CR=0.0624;CI=0.0324
B-C3:λmax=3.0324;CR=0.0311;CI=0.0162
B-C4:λmax=3.0536;CR=0.0516;CI=0.0268
經過上述計算分析得知,構造出的所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指標均小于0.1,因此可以得出通過一致性檢驗的結論,調查結果真實有效。
(3)求層次總排序
根據上面的數據分析,下面將做層次總排序,并作候選地點選址決策[4]。首先我們進行單層次排序,在此基礎上在進行總排序。如表4-3所示:
計算得出的方案層總排序權重的結果,三個物流選址候選方案進行排序為:宿州市經開區(C1)>宿州市符離集火車站附近(C2)>淮北市濉溪縣三堤口總倉庫原址(C3)
(4)結論
經過對總排序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后我們得出結論: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后,W集團的物流配送中心進行選址,最佳方案排序為 C1> C2>C3。因此,本文對W集團物流中心選址問題進行研究后認為最佳方案為宿州市經開區。
4、總結
現在企業發展進程中,普遍認為物流為 “第三利潤來源”。隨著物流業的不斷發展,煤炭企業也希望在物流方面做文章以提高企業利潤。在煤炭企業物流中心選址決策類中,各種因素的比較往往難以定量描述,而層次分析法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在分析W集團總倉庫現狀的基礎上,確定了影響物流中心選址的四個主要因素。主要使用AHP定量分析模型,層次化簡化復雜系統的決策性問題,通過對各相關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比較研究,確定物流中心的最優選址。希望其他煤炭企業進行物流中心選址問題決策時,能夠通過本文的研究獲得的一定啟發。
參考文獻:
[1]王魯平,姬義義.煤炭物資供應部門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思考[J].商情,2017,30.
[2]郭麗娜.淺析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J].中國商貿,2012,3:165-166.
[3]常建娥,蔣太立.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1:153-156.
[4]趙靜.東莞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分析及方案研究[J].物流科技,2018,12:54-56.
作者簡介:
朱旭東(1989-),男,碩士,研究方向系統分析與決策。
楊超宇,男,副教授,安徽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領域計算機應用。(安徽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安徽 淮南? ?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