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小學數學教育作為現代科學的基礎構建關鍵組成,其教育質量要求逐漸提升。本文通過分析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學生興趣取向、小學數學本位特點等因素,提出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效率的方式方法,構建高效的數學教育體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方式;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01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13
“教育興國”作為我國長期發展戰略的組成,是促進國民基礎素質培養的國家趨勢方向。小學教育作為中國素質教育的啟蒙階段,在我國教育體系實踐方面具有“萬物伊始”的角色和地位。在小學眾多課程設計中,數學作為一種思維創造的理性學科,對學生思維啟蒙、思維誘導等有諸多作用,因此數學學習也成為家長、教師最為關注的領域。如何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成為當前社會重要的研究領域,因此研究小學數學教育促進方式方法對改善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提高數學成績,促進學生理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發展有著實際的意義和作用。
一、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及意義
數學主要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等抽象物體的量化現象,同時也是以信息等概念綜合形成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視角來看,數學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研究的是抽象概念,運用的是抽象方法。數學的發展體現為抽象程度的逐漸深入,同時數學的產生也促進了人類的進程。人類根據自然演變的過程發現、總結、形成數學。數學的產生在人類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小學開始,數學學習就是我國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學習作為個人知識儲備的關鍵單元一直延續到大學,同時也是學習其他理工科目的基礎。由此可見,數學是學生開啟未來科學的一把非常重要的“鑰匙”。
二、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及若干問題
現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夙愿。面對孩子學習問題,家長都希望孩子超前成長,希望他們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雖然,家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但是由于社會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存在盲目性,而學校方面,作為教育的主要單位,其教育內容受限于傳統教育觀念、國家課本教材、教育設施基礎等因素影響,存在諸多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目的出現偏離
我國教育體系對小學階段數學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教育規劃,且強調數學素質培養為主,突出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創建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生活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在實際實施階段,由于數學教育是我國重點教育考核評估內容,國家教育體系對小學數學教育考量多采用成績評估。鑒于這一現象,部分教師存在成績至上的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忽略興趣培養,不注重素質教育,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聯系實際運用無法深入了解,數學學習目的產生偏離。
(二)小學數學教育方法陳舊
傳統小學數學教育以課本為材料,以教室為學習地點,通過“板書”式教育向學生“講述”數學知識。在這過程中,學習內容嚴守國家大綱,這雖然是嚴格遵守了國家教育標準,但是缺少了對“教育主體”的考慮。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他們各方能力具有鮮明的差別,如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能力較弱,但是模仿能力、求知欲極強。傳統教育模式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根據學生的這些特性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求知欲望降低,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產生厭學心理。
三、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相關建議
(一)改革國家教育考核體系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與推廣,國家在考核教育單位和教師個人時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不能一味強調成績考核。這一建議不僅針對小學數學,同時也適用于小學所有學科考核,應重點加強小學數學素質考核衡量體系,解放教師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的教育精力,改善小學教育氛圍,促進小學生思維、素質、體制發展。
(二)改變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契合創新教育方針
在符合國家教育大綱的前提下,重新審視教育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本位教育地位,通過觀察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點,改善教育方式,利用生活中的趣味元素,完成課堂知識與實踐興趣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轉變,跳脫課本,促進學生興趣學習,力圖從基本層面解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因素。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數學游戲、數學趣味比賽等,本著貼近生活、促進娛樂的原則轉換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興趣發展。
四、結語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教育必行改變教育新理念,在秉承知識學習促進素質發展、小學數學促進思維發展的基本前提下,合理調整小學數學教育結構。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時代的發展特性以及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知識體系更新。其次,結合興趣教學方針,改善教學方式,促進小學數學知識與教育實踐構建一體化教育模式。最后,教師作為教育的先行者,要時刻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素質水平,細心觀察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教育經驗,提高自身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素.《2017年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解讀[J].現代教育,2017(7).
[2]羅梓超,筱雪,吳瓊.學會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以國外化學會為例[J].學會,2019(5).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姚逢春(1978.5— ),男,漢族,甘肅崆峒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