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
關鍵詞:科技新聞 新媒體 傳播效果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民群眾的生活對于前沿科技和日常科學知識的訴求越來越高,科技新聞報道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在互聯網時代迅速崛起的新媒體技術,傳播基數大、速度快、范圍廣,鑒于此,借新媒體之東風,強化科技新聞傳播,讓新媒體成為科學和受眾之間溝通的橋梁,日漸成為科技新聞傳播者的共識。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移動端而非PC端獲取新聞信息相信是大多數人傾向的選擇。試想你早晨喝著豆漿吃著油條打開手機上的APP就可以看到你想了解的新聞事件動態,誰還愿意打開電腦,等待開機再登錄網頁搜索新聞呢?實時推送的熱點新聞,新鮮出爐的頭條視點,在人們匆匆上班、趕時間吃早點的時候就熱騰騰地“送”到了眼前,時間和速度決定了新媒體傳播新聞的優勢所在。因此,利用新媒體傳播科技新聞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就目前科技新聞傳播發展狀況來看,科技新聞傳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新媒體環境來為科技新聞發展助力。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科技新聞報道需要提高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報道必須真實,是新聞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新聞報道內容真實、觀點準確,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準則。然而現在的某些微博、微信公眾號為了增加閱讀量、轉發量,忽視了新聞真實性原則,發布的新聞或消息根本經不起事實的檢驗。今年早些時候就有某公眾號發文稱“日本宣布攻克白血病,諾貝爾獎獲得者宣布白血病被攻克”,其閱讀量和轉發量都非常高!事實依據是2018年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利用免疫體系對抗癌細胞。但這個教授的主攻方向其實是黑色毒瘤,而不是白血病。真正能對抗白血病的是一種藥“Kymriah”,這種藥隨后被日本納入了全民健康保險。然而繼續深挖就會發現,這個藥是由美國開發、瑞士制造的,并不是所謂的日本發明!況且這個藥堪稱天價,治療的條件也非常苛刻,一萬名白血病患者里僅僅有200人可以接受治療,所以這個藥既不是日本制造的,也不能治療白血病。
第二,使用晦澀的專業術語會讓讀者“望而卻步”。大部分科技新聞的讀者都是普通民眾,他們閱讀科技新聞報道一方面純屬對我國新科技領域的最新成就感興趣,另一方面就是想自我提高,增長一些相關的科技知識。很多科技新聞公眾號由傳統科技類媒體轉型而來,在對科技新聞的報道還是會偏向于專業化,閱讀量和轉發量都提不上來,讀者閱讀起來困難重重,不能內化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科技新聞傳播的目的也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新聞報道形式化嚴重,沒有突破點。新媒體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幾年間有如此大規模的發展,和它的傳播特性分不開。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個廣闊的平臺。隨時隨地,誰都有可能成為“新聞傳播者”,近幾年的一些特大突發事件,第一時間發布消息的反而不是傳統媒體,就是這些平臺搶到了“新聞頭條”。比如微信公眾號運營人“獸爺”立足新媒體平臺,發布的《疫苗之王》把疫苗安全問題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各大主流媒體的激烈討論、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和監管政策的跟進完善。但一些科技新聞的新媒體平臺對互聯網新技術、新知識認識不夠,并未實現科技新聞報道形式的多樣化和互動化,發布的內容沒有亮點,只是單一地羅列消息,通篇內容冗長繁瑣,形式化嚴重,缺少獨到、犀利、創新的觀點。
第四,急需新媒體時代下的科技新聞傳播人才。在新媒體時代下從事科技新聞的記者和編輯,必須能夠隨時關注新科技的發展動態和學習科技前沿知識,善于利用新媒體傳播技術,結合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知識素養,把握科技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現階段科技新聞傳播行業從事新媒體業務的工作人員對科學專業知識熟悉度不夠,而轉型階段的新聞記者和編輯仍需要時間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所以,這中間的跨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抹平的。
如何強化新媒體時代科技新聞的傳播效果呢?
首先,要堅持科技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科技新聞報道要想確保真實性原則,就必須跟進最新科技發展動態,與科技工作者保持密切聯系。一旦有新成果發布,科技新聞報道出來后應該第一時間就與相關工作人員核實細節,確保新聞準確無誤。本著敬業精神,尊重科技勞動成果,既不夸大事實,也不減損重要價值。
其次,減少使用專業化詞匯,多貼近生活。在新媒體環境下強化科技新聞報道,可以從內容和形式上做文章,吸引讀者閱讀。很多科普類報道容易陷入說教式的陳述,但若加入插圖或漫畫配合文字報道來進行科普,效果會事半功倍。不僅能抓住讀者眼球,還能強化記憶,令人印象深刻,貼近受眾的生活。另有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加持,這不失為一種可以推廣的報道模式。
再者,利用新型傳播手段報道科技新聞。當前,互聯網技術的劇烈變革仍未平息,還在快速自我迭代和革命中,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新聞傳播影響最大的技術無疑是5G通訊技術、人工智能技術、VR、AR、MR技術和區塊鏈等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信息過載難題,為人類提供更為精準的信息;5G技術作為基礎通訊技術,將提供高速率、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的更好體驗;而受制于網速和寬帶的VR、AR和MR也將大放異彩,進入快速發展期,將大大拓寬新聞的范圍和便捷度;區塊鏈技術作為下一代顛覆性的技術,不僅將從根本上改變新聞傳播的生產機制、傳播機制、激勵機制,而且用戶數字資產價值將大幅度提升,用戶隱私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而敲詐式報道、虛假新聞等不良現象也能得到更合適的處理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科技新聞報道需要有效融合各種技術的優勢,發揮自身的長處,唯有如此,科技新聞傳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最后,培養一流的新媒體傳播人才。要想推進新媒體環境下科技新聞的傳播,必須培養一批能力強、技術硬、基礎牢、底蘊深的科技人才隊伍。科技新聞的傳播并非只需要科學技術本身,新媒體技術掌握著的文化底蘊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科技新聞傳播如果只有格式化的數據和分析,沒有溫度和深度,沒有尺度和厚度,這樣的新聞不會得到受眾的認可。因此,科技新聞傳播的關鍵在于培養綜合能力和素質過硬的人才。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需要科技新聞工作者緊跟時代潮流,掌握先進的傳播技術,構建起先進強大的現代科技新聞傳播體系,打造出綜合能力和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才能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強化科技新聞的傳播效果,滿足受眾對科技新聞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孫寶寅.科技傳播導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2]侯強,劉兵.科學傳播的媒體轉向[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3(04).
[3]劉保全.如何增強科技新聞傳播效果[J].新聞傳播,2007(7).
[4]朱萬新.新媒體環境下科技新聞報道方式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2017.
[5]施新弟.如何提升科技新聞的傳播效果[J].科技傳播,2017(09).
(作者單位:山西科技傳媒集團科學導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