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目標過于集中在考核上而忽視了古詩詞鑒賞的實質性教學,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拓展較少,無法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通過對近年來中考語文試題中的詩詞鑒賞題目的研究,發現詩詞選題逐漸由詩詞表面解析轉變為情感賞析以及整體意向賞析等。教師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更好地品詩,讀詩,悟詩。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04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37
古詩詞鑒賞教學對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塑造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提升語文素養都有著直接幫助。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語文教師不妨利用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從古詩詞之中汲取精華,形成健康并且積極的精神面貌。
一、初識古詩詞,了解構造美
初中語文課本之中的古詩詞以唐詩、宋詞、元曲為主要教學內容,中考考試題目也大多以唐宋名家為主。首先,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內容,在詩詞文本拓展以及給學生推薦的日常詩詞積累都需要以這些為主。其次,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征。課本中收錄的經典古詩詞很多有著自己獨特的畫面和風格,因此教師每次新的古詩詞鑒賞內容也應有所不同。
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簡簡單單的十個字就是一幅畫,給學生一種直觀的畫面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利用PPT或多媒體展示這樣一種場景,在圖片之中,孤煙與大漠是一種線面結合,落日與長空無限拉大了畫面中的隔閡感,使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詩人此時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將哀婉凄美的情感徹底烘托在這樣一種遼闊的畫面中。我利用這種教學手段的直觀感受就是學生注意力集中,不會出現傳統詩詞鑒賞課之中“瞌睡”的現象。除此之外,我建議初中語文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詩詞繪圖創作比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古詩詞進行繪圖創作,由教師對學生的繪圖作品進行評比,將最符合詩詞意境的創作作品進行表彰甚至是懸掛在教室兩側,不定期進行更換,這樣容易吸引學生自發地進行詩詞積累和詩詞賞析活動。
二、誦讀古詩詞,感受音韻美
中國的古詩詞大多具備音韻美,在長期的閱讀和朗誦中,學生會自然而然感受到詩詞的音韻美。古詩詞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往往每一個字的音調和音韻都是經過詩人千百次推敲才選擇使用的。很多經典的古詩詞甚至被現代歌手改編為流行歌曲進行演唱,這足以證明我國古詩詞的音韻美令人神往。多讀古詩詞,學生可以感受到古人語言文字的深厚內涵,在不斷的閱讀中感知詩意,把握詩詞情感。
很多詩詞讀起來仿佛是一首美妙的音樂,讓人回味無窮。教師可以開展晨讀課程,盡量將語文古詩詞講解放置于早上進行,在學生朗讀之后再進行授課,這樣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學習《滿江紅》和《陋室銘》時,很多學生反饋在朗讀過程中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到詩人磅礴的氣勢和歸隱的樂趣。教師在講述中進一步鞏固,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其實,很多古詩詞中的旋律都是貫通的,七言絕句和一些律詩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明顯的頓挫感,現在很多教師都強調古詩詞中的內容講解,將語文教學的重心放在生詞的含義表述上,忽視了對古詩詞音律和節拍的講解,這也是很多學生感受不到古詩詞學習魅力的根本原因。
三、賞析古詩詞,體會內在美
詩詞的內在美才是詩詞的核心所在,也是一首古詩詞的價值所在。現在有部分初中教師對于古詩詞鑒賞教學淺嘗輒止,只求意思對了,考點內容傳達到位了,并沒有對古詩詞進行真正的解剖,學生無法感受到古詩詞的內在美。情感是每一首古詩詞的核心和靈魂,只有學生掌握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和精神才能了解古詩詞中每一個字符的含義,突兀的理解和拼湊只會讓學生感覺到乏味。
例如《歸園田居(其三)》這首詩,表達的是作者田園勞作之樂,悠然自得之感。但是如若單單從字面含義上而言沒有將這種情感徹底表現出來。如前面的“帶月荷鋤歸”“夕露沾我衣”,這些詞句的字面意思都是表現一種田園勞作的辛苦。最終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也沒有表現出一種怡然自得的情感特征。只有對整首古詩詞翻譯和理解才能明了詩人最終想要表達的情感。每日詩人都踩著露水打理荒穢,并不是期望豆苗獲得多少收獲,而是期望自己的田園生活不被打擾,可以做到歸園田居夢無憂就好了。這才是詩詞的核心思想。
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相比較于教導學生書本詩詞的賞析技巧不如教導學生賞析步驟,真正地賞析內容和核心,讓學生學會自己賞析,自己感受,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思想素質。建議教師積極主動地采取多元化的詩詞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感受詩詞美,領悟詩詞魅力。
參考文獻:
[1]陳靜.自然之物寄人之豪情——以《沁園春·雪》為例談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
[2]王繼剛.暢游古代詩詞,傳承文化經典——談初中語文古詩詞的創新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6(58).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柴兆平(1972.12—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