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是中學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歷史課堂高效教學是歷史教師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和當前形勢,是新課改教學任務中的一部分。同時,歷史課堂高效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三點解決意見,以期通過本篇文章的論述,為廣大歷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0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39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歷史作為文科科目,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都會出現疲乏現象。一方面,需要記憶的時間軸、事件等知識點較多,部分學生難以形成連貫的思維。另一方面,歷史屬于故人的故事和過去的時代,在教學過程中脫離實際,學生總是用現代的視角和思維去思考過去的事件,無法因時因地去融入其中,導致學生對歷史產生難以理解的抵觸感。
初中歷史教學包含內容全面、廣泛。教師既要確保讓學生了解、接觸每一段歷史,又要讓學生意識到重點與非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只針對重點和考試內容進行記憶,忽視了非重點內容,這樣就會導致無法將歷史串聯成統一的整體,造成歷史記憶的短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記憶混淆。
二、初中歷史課堂高效教學對策研究
(一)利用微課教學抓住歷史重點
微課作為新課改后提出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被應用于各科目和年級。教師通過微課教學可以在短暫的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將知識專題化,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總結概念。教師既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編輯微課內容,也可以尋找優秀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預習或復習,擺脫時間和空間的約束。
例如,在進行歷史時間計算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講解的環節分幾步進行微課錄制。片頭主要引出本視頻的專題內容,之后利用幾分鐘進行正文講解,介紹年代尺與學習的數軸異同,介紹公元紀年方式的幾種換算,讓學生了解其形式和方法,之后進行教學總結和知識鞏固,利用教師精心選擇編制的練習題,讓學生熟練掌握歷史事件計算方法。整個微課條理清晰,從開始介紹專題內容,到正文講解、鞏固訓練,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教師要表達講解的問題和知識點,有助于學生準確掌握。
(二)利用翻轉課堂營造輕松氛圍
翻轉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放權”,在放權的同時進行正確的引導,起到導師的作用,在重要環節加以糾正和輔助,其余環節任由學生施展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先學習歷史,再進行歷史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歷史認知,在有充分認知后,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師生互動,教師在每一個認知環節起到傳授、啟迪、總結的作用。
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在每一個板塊初始都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和內容引出板塊知識點。例如,在學生學習“秦王掃六合”時,可以利用電影片段作為導入,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的目的,之后利用學生學習過的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提出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未遂這件事情,如何評價荊軻這一舉動和人物?學生通過討論和思考,對這一事件和荊軻的英雄形象進行評價。隨后引出第二個問題:秦王統一六國這件事如何評價?學生在這件事情上一般給予肯定態度。在兩個問題回答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將荊軻刺秦王與秦王完成統一大業二者放在一起,討論荊軻和秦王的形象。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就會對自己前兩個問題的回答和評價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回答的片面性。教師在這個環節就要適時提出自己的意見,為學生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提供參考,告訴學生歷史學習中,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應結合時代背景與角度分析,不同背景、角度下對事件的評價就會不同,從而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學歷史。通過引導的方式,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情景教學
一方面,歷史是一個學生摸不著看不見的過去式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再現,可以將很多抽象的歷史內容和事件進行還原。信息技術包括聲音、影像等,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形式也很多,這恰好解決了歷史抽象、乏味的弊端。教師可以利用影音播放,將過去的歷史還原到學生眼前,通過影片、圖片、聲音讓學生了解過去。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更深層次地挖掘信息技術的使用方式,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利用圖片和音頻做出特效,在課堂上演繹,增強學生參與度和對歷史的認知度,加深記憶,使學生將自身與歷史有效地融合為一體。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高效性是需要教師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革新和改進的,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新時代下的教學新思路、新工具,將傳統歷史與新思想、新課標、新理念融合,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教師擺正自身位置,通過引導的方式,更好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我相信,通過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歷史課堂高效教學腳步定會高速前行。
參考文獻:
[1]劉追湖.論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上),2011(1).
[2]王彩霞.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9(29).?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張東旭(1973.12— ),男,漢族,河北廣宗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