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劉玉

摘 要:在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已經成為了“學術失范”的重災區。我國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并且科技人才的成果主要都是通過學術論文來體現的。在這個過程中,便出現了一些學風不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科研成果”的有效展示。
關鍵詞:高校;學術;道德失范
“失范”(anomie)就是“脫序”,屬于西方的學術語。是因為社會規范失調,導致了社會群體出現反常現象,指的是在社會中,因為缺少某種行業的準則導致人們行為的無序。在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第一個把這個概念引入社會學,以此來表示人們的行為失去約束和規范,從而導致社會處于混亂的狀態中。針對這個概念,美國的社會學家默頓則進一步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將失范定義為社會目標和想要達成的目標之間缺乏一致的準則,這也是文化體系脫節造成的。
一、高校學術道德問題的根源
關學術道德失范的治理也在不斷進行,然而這些都沒有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筆者通過對資料整合后認為,在當前高校中,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的主要根源表現如下:
1.學術大環境的影響。當前,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也滲透在了人們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中,這給學術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同時,這也給抄襲和篡改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學術的創新壓力以及當前學生的價值觀影響下,導致很少有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術創新上,他們對學術的失范現象熟視無睹,甚至為了順利畢業主動參與到這些行為中去,導致學生學術道德的缺失。多數學員都不再專注于自我的完善和研究,被周圍環境影響,也融入到不良學術圈中。
2.學術評價機制的短板。學術評價機制雖然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然而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最為重要的就是在質量評價中,只關注學生的學術成果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在很多高校中,都依靠重復率檢測,忽略了對學生學術道德和規范的要求,造成學術成果處于缺乏監督的狀態中。并且,當前我國的高校研究生數量不斷增長,而學生的質量卻良莠不齊,并且指導教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了學術失范現象層出不窮。
3.學術道德教育的缺失。在平時的教學中,學術道德失范現象的層出不窮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學術道德教育。并且在很多高校中,都沒有針對研究生開展的學術道德教育,缺乏對學生學習的深層次的要求和培養。在部分高校中,有針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但是常常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實際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4.自身學術道德的匱乏。學生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和學校的監督不足有重要的關系。然而從根本上來看,問題還是出在部分學員學術道德素養低,并且缺乏學術規范意識,導致他們缺乏知識產權意識。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回收,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從小學階段起,就有抄襲同學的作業的現象,教師也只是批評而已,這就從本質上來說,是學術道德失范的雛形。在小時候抄襲別人的作業到以后抄襲論文和研究成果,這都是因為他們缺乏“學術”意識,沒有明確的學術失范的概念。在學術道德建設中,其核心是學術誠信,并且這是開展所有學術行為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如果沒有學術誠信,所有的學術發展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導致部分學學術失范的重要原因是他們缺乏誠信意識,并且道德觀念不強,在缺乏學術積累的情況下,不愿意吃苦,并且希望能夠“走捷徑”順利實現畢業的目標,這就導致他們出現學術道德失范。
二、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形式
在我國,研究生是高端人才,他們的科研水平能夠直接反應出我國的發展水平。因此,他們中如果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學術道德失范現象,那就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比如:國家給研究者的經費投入都浪費,并且導致了信息的錯誤,從而對研究者思路產生誤導,同時,也影響了學術研究的氛圍,擾亂了其秩序,嚴重降低了學術研究的進程。在實際中,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抄襲剽竊。在研究生的論文中,常常直接對他人的作品和科研成果進行抄襲,甚至沒有注明出處。他們并沒有靜下來進行深入的研究,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抄襲他人的作品上,擅自使用和修改別人的學術科研成果,只進行文字的簡單變化,然而其核心內容依然是別人的觀點和結果導致,在成果中并沒有加入自己的思想。這些操作和行為屬于嚴重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直接侵害了他人的知識產權,挫傷了原創者的創作和研究動力。
2.虛構數據和調查結果。部分學生缺乏對科研工作的耐心,甚至有的學生直接表明沒有研究的興趣,這就導致他們很少時間進行學術研究,并且厭煩了復雜的調查研究和實驗,因此,他們常常選擇私自想當然的填寫部分實驗的數據,或者直接修改別人的實驗結果。顯然意見,利用這種方式發表出來的論文并沒有實際的意義,沒有參考的價值。并且在他們寫的研究的基礎上,如果其他工作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那么就直接造成了時間、資源的嚴重浪費。
3.署名造假。部分學生雖然沒有參與到他人的科研中去,但是為了增加自己論文發表的數量,希望自己能夠早畢業,會選擇在別人論文中附上自己署名,或者是自己的科研結果讓別人也署名,有的會將論文署名進行隨便改變。這些行為都是十分不嚴謹的,造成了學生的學術失范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術環境和氛圍。
4.代寫文章。部分學生因為自己沒有好的想法,或者是文獻閱讀過少,導致他們寫作思路不清晰,向優秀刊物的雜志發表論文十分困難,因此會產生請人代寫的情況。很多研究生思想懶惰,缺乏責任擔當意識,他們的整篇畢業論文也常常是找別人代寫的。
5.一稿多投。部分學生過于追求論文的數量,常常在寫完論文之后,分別給不同的雜志社投稿,甚至是把自己的中文版本翻譯成外文,到其他國家期刊進行發表。這種行為使得雜志社工作量不斷增加,并且降低了他們的審稿速度,耽誤了一些優質的文章的發表。
為了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師范行為進行研究,在本文中,筆者特進行了問卷調查,并且對這些內容和資料進行了整理。在調查結果上來看,最多的行為是抄襲剽竊以及一稿多發的現象,這些比例分別是28%和27%;找人代以及虛構數據、修改結果的比例相似,大體為15%、13%、10%。其中,學員的署名作假行為占比比較少,大約為7%。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一稿多投現象和抄襲剽竊等問題,是當前的主要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一稿多投不但嚴重浪費了學術資源,更是容易使得期刊產生很大的知識產權糾紛,影響了學術界的發展。
三、解決高校學員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的對策分析
1.確定學術道德建設的主體地位
在高校內部秩序建設中,要形成學術文化個性,就需要進行去行政化。學術在本質雖然都是相同的,然而在不同學校中,學術文化確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態的。因此,在這些不同的學術文化中,要將行政管理色彩去除,從而能夠把學術審批權限給學校,給公益的學術研究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對于那些對人們有著長遠發展意義的學術,雖然在短期中可能無法見效,但是也要給他們充足的生存空間,從而能夠減少社會失序現象的產生。
另外,要不斷完善教師的自我修養。教師的主要作用不但是教給學員基本的學術知識,更是要培養他們真、善、美的品格,并且最大化促進他們能力的發揮。在高校中,確立學術道德的主體地位,需要加強群體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自我修養。
2.建立完善的懲處機制
在高校中,要不斷優化學術的生態環境建設,加強學術人才的誠信教育,在對學術道德思想進行宣傳之外,還需要有充分的懲處措施作為基本的保障,從而讓學員意識到學術的神圣。學術偽造和抄襲的道德失范行為都能夠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要進行嚴懲。如果對于學生的學術行為要求不嚴格,例如畢業論文有的學校只進行抽查,檢測其抄襲率等等。被抽到的學生也只是做出修改,但是很少有什么處分。那么沒被查到的學生更是幸災樂禍,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
在當前高校培養體系中,進行學術打假常常是在研究生階段的教育中,很少有針對本科生進行的打假。在學生的本科階段期間,雖然學術成果較少,但是這個階段對于學員的科研興趣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同時是提高學術科研觀念的重要環節,因此,也要加大對本科的打假力度,建立綜合的學術打假機制,對于學術造假行為嚴懲不怠。針對那些已經觸犯到法律的屬于違法犯罪的行為,必須要進行追求,這樣才能減少學員的學術造假行為,提高他們的學術道德認知。
3.營造健康的學術生態環境
目前,《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對學術道德建設進行了要求和規定。指出在學術界,不只要防止社會上產生的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更是要堅持學術誠信,養成獨立求索的思想品質,注重求真務實,建立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才能保障學員良好的學術思想態度的形成,促使他們獨立思考,不斷銳意創新,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這才能給以后的科研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要構建完善的學術評估體系,防止學術行為的利益化現象。學術評估體制的形成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術評價,更是關乎到學術風氣的培養以及未來科研人才的素質。加強學術考評,需要保證公開、公平和公正,針對那些誠信和兢兢業業的研究者,要針對他們的學術成果給予重獎。但是,要防止學術成果和工資以及住房等等客觀的物質利益進行結合。針對學術成果的經費,能夠進行細致化,比如用來促進學術環境的改善,引進更新的儀器設備,并且資助學術出版等等,這樣才能夠促使獎勵發揮真正的作用,為推動學術發展,優化學術條件起到具體的作用,實現學術的良性發展。
4.加強學術道德教育
在高校中,需要針對學生形成權威的學術道德培養方案,從而使其和實際需要相聯系。專門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開展學生的學術道德課程。在學生教學培養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并且針對學術道德失范問題,每個監管部門都應該積極監督,形成完善的規章制度,并設立懲處措施,使其能夠保障有效的學術研究的開展,給學術研究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學生的周圍選擇學術道德榜樣,并且將這些學生的行為作為切入點,促進榜樣的作用的發揮。另外,要在科技界設立學術道德楷模,并加強宣傳,這樣才能鼓勵各個研究者從能夠利用榜樣的力量,不斷提高學術教育活動水平,提高學員的學術道德,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科研事業的發展。
5.加強導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
在部分高校的專業中,存在著師資短缺的問題,因此,在專業招生中,需要控制好招生規模,并且針對導師所帶的學生的數量進行嚴格的控制,確保一個導師帶的學生在四個以內。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導師是主要的管理者,并且作為學生的學術指導者,同時也需要對研究生的思想和行為道德進行規范。另外,導師負責制的實施,需要導師能夠及時對研究生學習和研究進行指導,每隔一段時間和學生見面,督促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并且不斷促進他們的業務水平的提高,并且還需要端正他們的思想,培養學術誠信思想,并且促使學生能夠主動遵循學術規范,導師也要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己的行為水平,這樣才能給學生做出表率。導師做好言傳身教,堅持學術誠信,這樣才能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充分貫徹和踐行學術道德理念。
綜上所述,在當前,高校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學術道德規范也逐漸深入人心,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學術道德失范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科研創新的發展。因此,加強學員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鄭偉、張茂聰.高校學術道德生態系統:意蘊、境遇與重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04):5-9
[2]孫婕.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監督的制度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1):127-128
[3]劉彬.新時期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原因及其防治分析[J].科技視界,2018(25):77-78+82
[4]畢娟.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研究[J].才智,2018(20):170
[5]馬鳳.我國高校學生學術規范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08):3-4
作者簡介:
楊丹(1985--),陜西西安人,空軍工程大學軍政基礎系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