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俊
摘? ?要:初中音樂教學需要注重審美教育,把這種教育方式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注意使用音樂的美感去感化學生,同時使用音樂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完成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陶冶,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準確的音樂審美觀念,使其能夠養成一種非常高尚的道德情操,持續地提高學生在音樂審美上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情感教學
如何充分將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激發出來,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積極地投身在知識的海洋,讓學生明確學習思路,使其能夠發展成為與社會需要相符的全能型人才,是作為教育工作人員需要深思的問題。音樂課堂所進行的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音樂中的情感教學提出幾點新的看法。
一、情感教學的重要作用及意義
(一)情感教學的重要作用
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上的經驗不足,閱歷也并不是很豐富,同時缺少自主分析能力和單獨思考能力,在遇到困難時經常會出現退縮的心里。在學生出現這種心里時,作為教師需要及時地為學生解決困惑。如果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那么學生就會養成很多不良的習慣,學習態度也會發生改變。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缺少學習興趣。這針對學生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完成來說是一種阻礙。新課標主張將學生作為教學根本,展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體會到成功感,這樣的一種做法可以激勵學生勇往直前,順利走上人生的發展道路。情感教育思想上的巧妙融合,要求師生之間保持密切的配合,只有情感教學活動的及時進行,才有利于音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情感教學的意義
1. 幫助學生健全人格
具備一個健康以及健全的人格,對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發展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學生的人格的構成包含了情感和理智,其中情感針對學生自身性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將情感教學融入初中音樂課堂,在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性,使得學生能夠具備一個健康和積極以及健全的個人品質,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提高音樂教學魅力
音樂屬于藝術性質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其具備強大的感染力,同時還要求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吸引和感染聽眾的基礎就是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音樂情感。音樂作品形成要素涵蓋了文字和樂器以及樂譜,音樂主要通過以上要素去呈現,但是在對內涵進行表述的過程中,經常會選擇多種不同的情感因素去完成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心靈上產生共鳴,音樂作品包含的情感才能夠真正地做到深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樂,真正認識到音樂所擁有的特殊魅力。
二、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進行情感教學的途徑
(一)融合情感知識
學生掌握經常會使用的音樂術語,認識到音樂的基礎要素,這樣的一種方式對于理解音樂內涵有著促進的作用。一般學生針對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沒有太大的興趣,記憶也并不是非常的深刻,如果將音樂知識與情感體驗融合在一起進行學習,那么則會收獲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為了可以讓學生認識“速度”“節奏”這兩個基礎要素,教師可以選擇一個音樂片段,使用不同的變奏完成演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產生了何種變化,為了讓感受能夠具備直觀性,可以完成多種不同場景的設置,讓學生按照音樂的變化挑選適合的場景,使其能夠認識到音樂要素在音樂教學中的主要作用。音樂的強弱變化同樣也能夠導致情感體驗上產生差異。
(二)注重情感體驗
在這些特點里比較突出的就是旋律,旋律屬于人對于聲音的一種表現方式。這屬于聲音表述感情的一種形式。一般來講,旋律被分成了歡快和溫柔等多個不同的種類。每一種都有著自身的優勢。所以,音樂課里能夠使用通過音樂鑒賞的方式,讓學生完成對音樂旋律的感知,學會完成音樂旋律特點的分析,如平緩和激昂等,使其能夠感受到音樂存在的美。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使用音樂美完成對學生的感染,同時按照具體的教學要求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得學生能夠身臨其境,使其能夠真正地融入音樂作品的意境里,充分使用聲音表達內心的感情。
(三)發揮音樂藝術
音樂屬于情感的一門藝術,音樂具備的節奏十分的鮮明并且旋律優美。除此之外,音樂中還有著豐富的和聲和美妙的音色,這些都能夠完成對情意的表達,所以可以讓學生的心靈被震撼。因此,音樂教育可以以樂輔德。
例如,進行革命歷史歌曲《義勇軍進行曲》《長江之歌》等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一種愛憎分明的心態的同時,由衷地升起一種對于祖國以及人民的熱愛;教唱敘事歌曲《軍民大生產》《讀書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衛士賴寧》等可以將學生熱愛勞動和熱愛學習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可以讓學生養成一種非常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得到規范,完成對學生心靈的凈化。
(四)促進學生成長
學校音樂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形象地完成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同時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的個性等快速成長。例如,進行古曲《春江花月夜》這一音樂賞析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聯想到平靜的江水和皎潔的明月等一些鮮明如畫的音樂形象;在對名曲《二泉映月》這一音樂進行賞析的時候,能夠讓學生出現一種愉快和興奮,以及痛苦和哀傷等多種不同的情緒變化,通過這樣的方式理解作者阿炳在黑暗的舊社會壓破的情況下追求光明和積極樂觀的一種可貴精神。凡是持續被音樂熏陶的學生,無論是在性情還是精神,或是在氣質與思想意識,以及思維形式甚至是生活方式上都會產生很大的改變,這樣的一種改變會構成一種心理上的定勢,其基礎非常的牢固,可以讓學生得到健康的心理,并且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音樂教育需要將育人作為教學的宗旨,積極地實現以樂輔人和以樂生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音樂育人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要求廣大初中教師持續地進行課堂研究,針對學生自身的喜好以及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出發,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進行分析,將這些內容和音樂教材保持融合,才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魏娜.淺析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中的應用[J].人生十六七,2017(27):50.
[2]施麗兵.論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6(20):53.
[3]米雪.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