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 要: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是提高高中生傳統文化內涵與素養的關鍵階段。但在外來文化與應試教育方式的雙重沖擊下,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外來文化不斷侵入新時代高中生的生活,而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卻逐漸被新時達所遺忘,如何把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契合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同時高考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應試教育的比重越來越大,教學方式的改進也刻不容緩。本文簡要分析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現狀,并提出了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方式;傳統文化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外來文化正逐漸滲透到我們身邊,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在流失。另一方面,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大多數高中生對于語文這一科成績的態度都不太端正,幾乎已經形成了“得英語數學者得天下”的風氣,高中語文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忽視。作為義務教育的后期階段,高中三年是每一位學生可以說數十年之內語文素養基礎培訓的重要階段,而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精華,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因素。如何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更好地結合,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根據教育部下發的新課程要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陶冶學生優秀文化”,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知識相結合,其作用不僅在于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學生建設健康的傳統文化世界觀與價值觀。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高效結合的必要性,探討了傳統文化滲透高中語文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以及高中的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重要意義。二者的高效結合,可以陶冶學生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的優秀品格,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高效結合的現狀
當中社會中,語文中的代表語言已經越來越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被稱為文化的最佳載體,甚至毫不夸張地說它是整個中華文化的精華。因此,語文的教學不僅是教一些淺顯的東西,而是文化的傳承。可見,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學生語言的基本運用能力(例如遣詞造句)和一些基本知識,同時它也擔負著傳播文化的責任。可是,從目前看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高效結合還有些不盡人意。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過于依賴課外參考書。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看得最多的不是語文課本,而是課外工具書和參考書。在遇到文言文和古詩文時第一時間不是去找字典查詢,而是去找參考書直接謄抄。可見,學生對工具書和參考書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應付考試所教授知識,而忽視了情感上的育人。傳統文化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它需要我們每一代人去繼承與創新。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高效結合的意義
1.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一部分都有發人深省的內涵,在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高效結合,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內容,擴大了知識面,讓同學們的語文學習不那么枯燥無味。
2.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并弘揚本民族的文化
通過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合,學生們將更好地感受我們祖先的智慧,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現在的高中語文課堂中,迫于學生的成績提高與高考的壓力,語文課堂已經徹底變成“填鴨式教學”,教學只追求高分的現象極其普遍。
三、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高效結合的有效途徑
1.立根于教材
經過多年的修訂與編制,可以說高中目前的教材,不管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其內容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在挑選課文的時候都是綜合考慮文學作品的質量和文化的傳承。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要帶領同學們深入課文,去仔細體會其中的文化底蘊與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學習韓愈的《世說》時,一般老師都會讓學生去自行翻譯,把考試容易出的翻譯題進行講解,再要求大家背誦。但從傳統文化結合的角度,教師應從韓愈提出的問題入手,帶領學生提煉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知識,讓學生了解韓愈所提倡的向教師學習的原則和古代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2.深入了解作者
正如孟子的《萬章下》中所說:“不知己者,讀其詩,讀其書。”要理解文學作品,首先要從作者的生活處境,生活年代入手,理解作者本身。每一部文學作品的誕生可以說與作者的創作年代、人生境遇密切相關,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滿腹才華都在文學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在講解李清照的詞時,教師應先從宋朝的歷史入手,說明女詞人李清照的家庭背景,以及宋朝各個時代下的戰火與繁榮這些客觀因素對她的影響,體會李清照的生活狀況與情感變化,然后帶領學生感受李清照詞的內容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也可以把握作家作品的全貌。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語言是漢語,它不僅僅是當前我國的通用語言,也蘊含著中華民族的主要思維方式。要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高效結合,必須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是這個意思。與其費盡心思去教學生一些淺顯的東西,不如教他們怎樣轉換思維,用傳統文化中特有思維去理解感悟語文。這樣學生們才會有自我的傳統意識,能夠使傳統文化從始至終貫穿到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比如說,蘇訓的《六國論》中,從整體的角度可以很容易看出,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提出并論證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作為教書育人的高中語文老師,要懂得教導學生去強調這種文章的整體思維方式。在解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也要讓學生們自我學習,體會并理解傳統思維方式的特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高效結合,一方面能夠提升同學們的文化素質,深化學生的文化底蘊,這才是新時代課程改革所需要的,也是新時期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條件。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學生在傳統文化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實現現代化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高度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