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晶銘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與發(fā)展,初中音樂教師應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和美育教育,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熱情和培養(yǎng)核心音樂素養(yǎng)。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初中音樂教學中日益重要的目標。鑒于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找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音樂;審美能力;對策分析
初中音樂教學活動和課程開展的目的旨在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為了使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了解真正的美,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美的判斷能力,使他們能夠以正確的審美觀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學生缺乏自我審美能力,無法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就更不用說發(fā)現音樂的美了。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內在修養(yǎng)的提高。 學校和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社會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逐漸提高,初中音樂教學逐漸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音樂教學所具有的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引起教師以及社會各方的重視。針對這一點,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教學需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為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初中音樂教師應當適當增加欣賞教育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比重,以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為依據,開展合理的欣賞教育,訓練學生的美感。同時,音樂教師還可通過對音樂作品旋律與歌詞的賞析教學,引導學生對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初步理解,必要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場景,引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加強音樂賞析效果。
例如,教學《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時,音樂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清晰地認知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適當調整。針對通過音樂教學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策略,音樂教師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播放《我的中國心》以及相關度較高的音樂作品,在選擇相似音頻時,應當先對其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方便后期教學。二是組織賞析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旋律進行賞析,用以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三是組織賞析強化活動。經歷初步賞析之后,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作品相關的圖片,使學生觀看圖片的同時,對音樂作品進行進一步的賞析,在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強化課堂實踐,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
課堂實踐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認知的重要途徑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組織適當的音樂賞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對音樂審美的認知,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為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知音樂情感,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適當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學生認知的考察。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以此為依據選擇合理的實踐活動,避免過難的音樂賞析內容讓學生感到理解吃力。二是賞析活動的選擇。了解完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結合實際教材教學內容,組織適當的賞析活動,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充分發(fā)揮賞析活動的作用。
例如,教學《讓世界充滿愛》時,教師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氛圍的營造。初中音樂教材中的部分歌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較大的時間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對此,音樂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向學生介紹作品相關背景,讓學生身臨其中,減小學生音樂賞析難度,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二是背景的詮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講述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相關故事,加深學生對音樂意境與情感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避免教學目標發(fā)生偏移。三是活動小組的劃分。在前面兩點的基礎上,音樂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賞析活動,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三、科學運用教學方式,強化課堂審美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過程中,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強化審美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每個單位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側重點有所差異,音樂教師進行教學時應當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形成獨有的審美方式與思維模式,并為后續(xù)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與思想基礎。一般而言,音樂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會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將音樂作品直接展示給學生,通過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在課堂上實現對音樂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重塑,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而實現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例如,教學《隱形的翅膀》時,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課前導入階段,在班內播放該歌曲,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初步認識,并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對這首歌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口頭敘述,有效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度及理解能力。此外,教師可適當向學生提問:“歌曲中的哪一部分讓你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并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表述。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對曲調技巧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
綜上所述,人的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為了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根據學情并結合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實際需求,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而實現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增強,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玉紅.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8(33):162-163.
[2]黃濤.論初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1(S1).
[3]陳學超.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