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風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本文分析了當前普通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情況,提出通過健全有效機制、完善配套管理、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等來加強學風建設。
關鍵詞:高校;學風建設;路徑
一、普通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一是缺乏全面而系統的學風建設整體規劃,沒有充分發揮校內相關部門的合力,學校層面推動學風建設工作的力度不夠,配套的機制未能有效發揮作用。二是相關制度宣傳教育不夠到位,很多學生不熟悉學校的規章制度,造成學生違反校規校紀而不自知,加之教育與懲戒不及時,制度落實效果不盡人意。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夠緊,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實效性,內容和形式不夠契合學生的發展特點,思政課偏重理論、輕實踐指導,以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為主,過于強調政治理論教育,缺乏一定的情感培育和價值引導。四是學風建設評價機制不完善,多傾向于學生的獎懲和違紀處理,缺乏針對性的配套過程性監督、反饋、評價體系。
(二)教師方面
一是學生工作隊伍不穩定。輔導員流動大,缺乏實際的崗位職級晉升平臺,工作界限模糊,兼任的事務性工作過多,未能有效發揮輔導員的效應。二是教師自身業務水平不夠高。大多高校教師比較年輕,積極有干勁,但也存在業務能力不夠強的問題,部分一線教師缺乏教學設計和授課技巧,課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三是教師的松懈管理。由于專任教師承擔的科研、教學的壓力都比較大,課后無暇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甚至對學生提交的作業也只是草草批閱。有些教師一心搞科研,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次數較少,學生得不到有力的學業指導和志向激勵。部分專任教師只負責教學,不關注學生管理,對課堂紀律放松管理甚至忽視管理。
(三)學生自身方面
一是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大多學生追求淺層化信息,課余學習多是通過刷朋友圈、轉發新聞等方式獲取碎片化的信息,缺乏自主、深入鉆研學問的習慣和意識;過于依賴網絡,利用網絡“剪貼”完成作業和論文,不僅嚴重破壞了大學的學術規范,而且極不利于大學生獨立思考、創新進取精神的培養。二是存在一定的學習心理障礙。有些學生面對新的大學生活及學習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不強,無法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無法分配學習與大學活動的時間,造成不知道如何學習。還有些學生對自己就讀的專業不了解、缺乏興趣,對理論知識重要性認識不夠,專業知識淺嘗輒止,知識面不豐富。此外,有些學生學習意志不堅定,自覺性差,難以抵住愛好、情感、金錢等的誘惑,使學習陷入被動狀態,影響學習效率甚至是影響學習行為。
二、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路徑分析
1.健全有效機制,強化執行力度
一是高校黨政領導要提高對學風建設的重視程度,壓實學風建設的主體責任,明確執行落實學風建設的具體責任主體,為學風建設提高堅強有力的領導保障。二是圍繞三全育人體系建設,搭建全員育人平臺,構筑全過程育人體系,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間,充分挖掘各類育人元素,以黨委抓總、黨政帶頭、部門聯動、全校聯網的組織體系為牽引和推動,扎實推進學風建設,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條件。三是結合時代特點和實際需求,健全學風建設相關制度并強化執行力度,建立完整的監督、考評和激勵機制,把教職工在學風建設中的履職情況和工作業績納入考評體系,把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表現作為綜合測評、評優評獎的重要指標,形成常規化、制度化,做到標本兼治,最終達到創建優良學風的目標。
2.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堅持立德樹人,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組織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通過專題報告、研討、沙龍等形式對學風建設問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形成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切實將對優良學風的追求內化為自覺行為。強化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和牽引作用,以優良的教風帶動學風,發揮教師嚴謹治學和優良教風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積極打造優質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將學生的主要精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切實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關愛,及時為學生提供一些幫助,拉近教師與學生直接的距離,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組織的溫暖,無形中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動力和自覺性。
3.完善配套管理,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與約束
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監督與約束,通過教育加強引導,通過制度加以規范,通過監督實現約束,通過查處予以警示。一方面,嚴格考勤管理,各班級紀律委員做好每天的考勤記錄,任課教師做好課堂考勤并及時進行課堂紀律管理,各學院學工組及時通報考勤結果并做好學生教育引導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讓學生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嚴格獎懲制度,嚴肅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把規章制度貫徹到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實行選撥學生干部、發展學生黨員、評獎學金、選優、入黨、畢業生就業推薦等都與學風和學習成績掛鉤的政策導向,使各項政策成為學風建設有力的指揮棒。同時,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的作用,堅持輔導員班主任進宿舍、進課堂制度,通過任課教師及輔導員、班主任對學生的雙向關心和幫助,共同促進學生優良學風的形成。
4.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發揮自我管理效能
學生學習主題意識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等方面。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發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牽引作用,重視學習交流平臺的方法指導,實現創新平臺的價值驅動,拓展社會實踐平臺的成長促進作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此外,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學業生涯規劃指導,從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生教育,貫穿整個學業生涯,引導新生從入學開始學會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特點,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所學專業,樹立正確可行的個人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精神參與到學風建設中,形成你追我趕、創先爭優、勤學好學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秦素玲.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29)
[2]惠志兵.高校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幾點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9(05)
[3]陳夢然.大學生學習品質調查與提升路徑研究——以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02)
[4]鄭祥江,李明昊.新形勢下高校學風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6(03)
[5]郭菊娥.高校學風建設中的制度與法律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5
作者簡介:呂潔(1987-),女,廣西陸川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