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英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簡單的工種大都被機器代替,其余崗位對于從業人員的技能與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中職學校的學生作為一線崗位的主力軍,除了需要牢牢掌握技能知識,同時也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精神。職業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與實踐中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崗位,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優秀職業精神。
關鍵詞:職業精神;中職學生;培養策略
一 中職生職業精神現狀
現如今,隨著企業的規模化管理與對科技的大規模應用,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員工的綜合素質,然后,通過平時的教學與調研,筆者發現目前的中職生缺乏對職業精神的重視,大部分學校都把專業技能的訓練作為首要任務,而忽略了對職業精神的培養。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平日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在工作者拈輕怕重,缺乏責任感。中職生在初中高階段的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態度和習慣都有待改進,作風普遍散漫,缺乏紀律性,常常在課堂上玩手機、睡覺,考試作弊,缺乏誠信,當教師加以提醒與管束時又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教師也敷衍了事,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精,自然無法培養出敬業精神。在企業中,許多中職畢業生遲到早退,服務意識弱,頻繁更換工作,不僅對公司的發展產生影響,而且也影響中職學校的聲譽。
二 培養中職學生職業精神的策略
(一)將精神培養落實在日常教學
學校首先要重視職業精神的培養,將其與職業技能教育相融,使其成為教育的重點目標之一,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不僅教材內容與案例老套,缺乏與時代的同步,而且形式單一,方法缺乏操作性,學生在課上昏昏欲睡,談何職業精神的養成。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使用一切形式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使他們養成面對困難不放棄,敢于鉆研的精神,養成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的認真態度。
在日常的課堂上,教師要圍繞專業知識,將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滲透其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優秀的先進人物事跡,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確價值觀的熏陶。
學校可以定期讓優秀的在職畢業生來校分享經驗,通過他們親身的講說與示范,學生更能夠體會到職業精神的重要性:只有愛崗敬業,執著專著,勤奮學習,才能不斷精進自己的職業技能,在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優秀學長良好的精神風貌將會給學生很大的觸動,成為他們的榜樣與日后前進的動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嚴謹專注的職業精神一定是從日常的點滴做起的,如果在生活中馬虎隨意,又怎么會在崗位上認真履則呢?因此,教師要重視班級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行為準則,消除不文明的作風,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將職業精神分解細化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許多活動,都能夠體現職業精神,例如大掃除,不但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工種不分高低,都是我們健康美好社會環境的貢獻力量,而且通過清潔工作細分,也能夠讓他們養成細致嚴謹的習慣。
進入職校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些挫敗感,教師應該要積極引導,幫助他們重新樹立信心。大部分的職校學生在專業培訓后,都能夠熟練地掌握職業技能,教師要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與鼓勵。
(二)以實訓為中心 強化職業意識培養
除了理論學習,社會實踐也是培養職業精神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領悟職業精神的深層內涵,并將其付諸行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或者社區做志愿活動,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責任心與愛崗奉獻精神。
如今大部分中職學校都與企業有聯系與廣泛的合作,但側重點大都放在專業人才培訓上,忽略了特定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品質要求,因此學校可以讓企業派遣專業的職業指導人員,開設系統的職業素養培訓課,從而鍛煉學生的品行。學校還可以與企業溝通,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到生產一線進行鍛煉和體驗,從而在真實的職業崗位上加強對所需職業精神與素質的認識。
在學生參加專業實習時,教師首先要引導他們遵守規章制度,不能養成散漫的工作習慣,明確自己的工作責任。其次,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足與問題,教師要讓他們學會請教前輩,與同學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當今社會,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只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對他們情感價值的關注,容易讓學生性格孤僻,缺乏合作精神。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分工,發布一些綜合協作型任務,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在合作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與分歧,學生要學會充分與他人進行交流,傾聽他人的想法,明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商討中達成一致,互相尊重,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三 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精神不僅是日后的崗位要求,更是當今的時代要求,給學校的養成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學校要充分發揮德育的巨大潛力,引導學生樹立優良的職業精神,在未來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挑戰,做祖國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儉.淺議中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途徑[J].中外企業家,2016(10X):138.
[2]屈娜,司漢斌.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現狀與模式思考[J].學園,2014(30):168-169.
[3]何耀文.新時期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現狀與創新模式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6):133-135.
基金項目:本文系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策略的實踐研究》階段成果之一(編號:tjkqnzdlx20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