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梅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地位,其對于學生感知力、理解力的培養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而教師合適的教學策略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能夠構建出具有濃烈學習氛圍的課堂。數學建模思想具體指的是建立數學模型,并借此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模式,其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解決,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更加有效地進行。對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入手,闡述教師如何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實現數學建模思想的滲透,從而能夠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也能夠實現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建模思想;教學策略
現如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為了能夠實現課堂效率的提升,教師會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興趣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而數學建模思想能夠將實際的數學問題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并從數學角度入手來得出問題的數學描述。數學建模思想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理念的理解,也能夠實現其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會有意識地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不斷提高,也會讓其養成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習慣,從而能夠不斷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一、提升教學操作性,認識數學建模的運用
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有著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其考查的是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因此,對于學生來說,難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與掌握,數學學習也會存在難度。這時教師要能夠先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再對數學建模思想進行有效利用,能夠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從而能夠使學生有著更加靈活的思維,課堂效率也會得到不斷提高[1]。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先為學生呈現出數學問題的背景:某一小學的數學教師想在元旦放假期間帶著家人再約上朋友一起去郊游,但教師要能夠先與相距360千米的朋友相聚后才能夠一起去郊游。教師所駕駛的車輛以及朋友所駕駛的車輛同時從兩個城市相對的方向開始駕駛,教師的駕駛速度是40千米每小時,而朋友駕駛的速度是教師的兩倍,教師能夠基于實際情況快速計算出他們在多久后可以見面。這時,教師就可以假設題目中的老師與朋友在X小時后可以見面,則能夠得出40X+2*40X=360。可以得出解X=3,在驗算后能夠實現左右相等,解X=3便是符合題意的。那么,教師所呈現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數學建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建模進行探究后,在后續的數學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能通過對比數學建模來進行問題的解決。
二、創設合適的情境,開拓數學建模的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建模活動時,教師為學生呈現的數學題目,其大多從生活中而來,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2]。因此,教師就要能夠基于實際來創建出數學建模思想的模型,并創設出合適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創設出比賽情境,再為學生呈現數學問題:在競走比賽中,運動員A和運動員B正在周長為400米的橢圓跑道上競走,已知運動員A的平均速度是80米每分鐘,而運動員B的平均速度是運動員A的1.2倍,若比賽開始時運動員A在運動員B前面相隔100米處,請問比賽開始后,運動員B幾分鐘能夠追上運動員A?先假設X分鐘后A、B能夠相遇,則會得出100+80X=1.2*80X,由此得出解X=6.25,符合題意。可見,在創設教學情境后,運用合適的數學學習方法來建立數學模型,能夠快速得出數學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也在這個環節中,使得數學模型的思想得到開拓。
三、結合數學思想方法,掌握數學建模的關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并不是一味地對枯燥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而是要能夠將其他的數學思想方法融入其中。教師要能夠意識到在數學思想方法中,知識是載體,當教師運用數學知識與技巧來解決問題時,數學思想方法就能夠占據主導地位。對此,教師就要能夠結合數學思想方法來對數學建模的關鍵進行掌握。
例如,在對“位置”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直接運用教室中學生的座位安排來舉例。可以先選出一個較為居中的位置,以此來確定原點,再找到同排以及同列的同學,來確定X軸和Y軸。這樣的教學方式,契合了學生的思維,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趣味性,從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便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并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有助于其后續對于相關知識的運用。且教師也能夠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際需要,更加有助于學生探索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便能夠體現出教師對于數學建模關鍵的掌握。
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就要能夠重視數學建模思想的滲透,為學生有效建立數學模型,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實現數學問題的解決,從中也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有效解決數學問題,也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入掌握。從而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著更高的效率,在一定層面上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玉玲.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J]. 才智, 2016, 000(005):105.
[2]劉婷婷.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J]. 軟件:教學, 2014(4):56-56.
[3]李小紅.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 科學咨詢,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