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勤
摘? ?要:生活處處需要道德與法治的約束,所以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貼近現實生活進行教學,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主動性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的培養,還要注意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了基礎。同時教師要注意通過學生能夠感興趣、且能夠意識到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一、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
雖然新課改的大背景要求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設定了教學內容,但是由于新觀念滲透力不強,很多教師的舊觀念仍然沒有被改變,教師為了跟上教學進度,仍然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對課程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效率低。興趣作為學習的源動力,是推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重要推手。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對生活中所有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在教學時合理運用學生的興趣,制作趣味性強、接近生活的課件,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重視起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例如,在學習《網上交友新時空》時:教師可以先進行一個分享活動:分享我的朋友圈,可以找幾個同學口頭分享一下并提出問題:你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是否有網友?是怎么認識的?學生分享完以后,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個因為不謹慎交網友而被傷害的視頻,然后進行總結:人作為群居動物,都渴望與他人交往,建立友好關系。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為我們結識新朋友提供了便利,但其中不乏有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所以在進行網絡交友時,我們要謹慎交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正確對待網絡交友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自己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判,加深學生的理解的同時,鞏固了學生的法治知識,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夯實基礎。
二、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因為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氛圍比較緊張,加之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學生沒有參與感,所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連被動吸收知識的效率都不高,更不用說主動學習。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育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不僅可以采用課上教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通過開展各種生活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社會實踐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同時也可以對課上學習的知識進行合理運用,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在學習《生活需要法律》中與消費者權益有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授課前讓學生自己先進行模擬體驗:幾個同學扮演顧客在商場購物,買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防偽標志、配料表等,在發現有問題后去向商場管理人員進行說明,扮演商場管理人員的同學首先不要解決問題,顧客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去找工商部門進行維權和調解。通過這種情景劇模擬練習,既能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還能為課堂增添樂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鞏固了消費者權益的有關知識點。
三、教師家長共同合作
不僅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教師因為不得不緊跟課程進度,面對學校升學率的壓力,在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時因有余而力不足。“三大科”的教學任務太重導致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弱化,還有部分教師認為道德品質的教育應該由家長進行,所以導致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效率不高。學校要重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育的同時,還要讓家長也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育中去,通過家長的力量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練習,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要專門進行說明:“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完成”。
比如在學習《親情之愛》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布置家庭討論作業:討論家庭的功能和意義;收集我國傳統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并結合實際,討論自己家的“家規家訓”是什么;利用生活實踐來表達對父母的愛,比如:為父母做一頓飯,為父母洗一次腳等并進行拍照留念;給父母寫一封信,把平常自己想說卻沒有說的話寫在信里,父母要回信等。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讓父母與青春期的學生和諧相處,同時又能讓學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進而明白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
初中生系統地學習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必須的,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自身的道德法律修養,同時也有利于構建安全、法治的社會。為了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感興趣能夠讓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一個質的飛躍。作為教師,同樣有義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