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秀
摘? 要:語文學科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影響著其他學生的教學質量,依據素質教育要求必須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學習特點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本文分析小學語文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人文素養和發展綜合能力,情感教育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依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學習情感進行綜合設計,全面推動情感教育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豐富了情感世界激發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增強人文素養,另一方面情感教育的功能是潛移默化的可以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引導小學生更好的觀察和體驗生活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引入情感教育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一、轉變小學語文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情感
情感教育是語文這類人文類學科的獨特性所在體現了人文關懷和感性色彩,強調教師的情感教育必須以尊重、引導和人文的觀點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情感因子的積極引導作用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從基本內容深入到情感激發和核心素養培養方面,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深度挖掘教材情感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設計和準備工作,發揮以生為本的教學主體地位切實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
例如,小學生處于一個思維塑造和情感激發的黃金階段,語文教師必須精確把握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聯系實際展開情感教育。像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荔枝》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問題設計如下:同學們通過閱讀全文對“母親”這一形象有何看法,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和相關事件進行討論和展示,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個人素養獲得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開闊情感思維啟發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創新能力。
二、創設語文生活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情感屬于人的心理體科學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滲透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塑造健康積極的人格。語文作文一門語言學科不僅僅具有內容豐富生活化的特征,還要求小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深入生活學習實際進行體驗和感受,鼓勵小學生利用個性化的思維和多元的表達技巧來傳達真實情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生活資源有計劃進行生活化教學,在熟悉的教學氛圍中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優化語文課堂。
例如,語文課堂進行情感教育必須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情感的培養目標。像在小學語文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一文時,教師可以運用通俗的語言概括核心內容;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光著腳丫被凍死在路上,借助飄落的雪、寒冷的天氣進行烘托渲染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同情和憐憫之情。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提出倡議,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乞丐、需要幫助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使得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充滿溫情突出情感教學價值。
三、找準語文文章情感要素,啟發學生思維喚起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都經過專家的反復推敲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深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所在進行有效教學,找到情感抒發的切入點啟發學生的學習情感發揮思維引導作用,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和諧統一情感共鳴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學習體驗。合理安排語文教學內容需要挑選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應用情感教育指導理念,不斷豐富和拓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真、善、美內容引發學生接受情感教育的積極性,豐富語文情感教學方式打造趣味人文高效課堂。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情感教學中閱讀文本是傳遞情感和啟發思維的重要載體,作為教師需要加強研究在備課環節進行問題設計和科學教學,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投入課堂學習感悟語文學科的魅力。像在小學語文教學童話故事《丑小鴨》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形象直觀化的教學中小學生會明白故事的寓意是:要相信自己堅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在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困難時必須忍耐、追求和不懼怕失敗,加強小學生情感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富有成效的教學手段經過了實踐檢驗,真正符合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 呂月青.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5):61.
[2] 田蓉.淺談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科學,201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