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英
摘 要:新課改后,各學科教學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例外,其教學重心也逐漸從傳授理論知識向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方面轉變,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使教學效果更為理想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挑戰。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成果看來,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課堂的內容。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要努力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實踐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親歷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的教學形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少學生覺得課堂較為枯燥乏味,與生活實際脫節,所以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若教師能基于體驗視域,給學生創設實際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驗活動中,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由于道德與法治課并不是考試中的重要學科,所以一直以來其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這種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也并沒有被真正重視起來。在部分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課程很少,幾乎一周也就會上一節課,而且由于沒有被高度重視,這僅有的一節課時間甚至也會被其他主要學科占用,原本屬于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時間會被用于其他學科的復習與鞏固,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接觸道德與法治教學,這對于他們的道德教育產生了不良的影響,而且也會使學生在無意識當中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產生錯誤的認識,因此,在一些學校中,即使正常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一些學生還是會利用這個時間去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開展僅僅停留在表面,教學效率始終無法提高,學生也不能夠在其中真正有所收獲,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 脫離生活實際
對于學生而言,與教材中枯燥的理論知識相比,一些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更加能夠引起共鳴,使他們能夠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生活實際的科學導入,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引導他們認識到學好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上道德與法治學習,并在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自身實現更好地發展。但是在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也沒有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地結合,往往是教材上有什么就講什么,教材上怎么設計就怎么講,沒有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引入其中,也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與拓展,這樣不僅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甚至于一些時候會誤導學生,使他們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產生錯誤認識。
二、新課改后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1. 注重學生的感受,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不能再把他們當作小學生,初中生有獨立的思想,有自己的豐富情感,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背景不一樣,每個人的情感體驗也有很大的差異,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以及特點,真正地關心學生,去體會學生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和學生成為朋友,才能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初中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榜樣,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給學生做好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無論日常生活中還是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僅依靠教師的力量是不行的,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還需要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只有家長配合教師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法治觀念。
2. 主題活動,體驗奉獻意識
組織學生參加主題活動也是一種能促使其深入體驗的好方法。主題活動使學生處于合作學習的狀態中,但學生要自主設定主題,配合尋找資料,并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以“奉獻”為主題的活動,學生不僅能通過活動體會到奉獻的重要性,還能通過合作學習這種活動形式認識到個人在組織中要有一定的奉獻精神,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個人的價值。
教學“集體生活成就我”時,教師引導學生參加以“奉獻”為主題的“個人風采展示”活動,要求學生結合“奉獻”主題創編節目,并展開表演。在引導學生展開表演時,教師要將“奉獻”思想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思考:“你的節目是演唱歌曲《愛的奉獻》,你需要同學為你伴舞,有同學幫助你尋找伴奏帶。雖然這是一次個人風采展示活動,但如果缺少了他人的幫助,你能很好地展示風采嗎?”在活動中學生深深地體會到:“雖然只有我一個人展示了才藝,但是實際上我的背后有同學們為我默默地付出。”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既然大家為你付出,那么你是否也能為他人付出呢?”通過師生對話交流,學生得到了啟迪,甘于奉獻在班上蔚然成風。同時,學生也認識到即使是個人風采的展示,也離不開他人的奉獻,從而對奉獻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要注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探索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效率,通過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生活案例,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曹一美. 初中道德與法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求知導刊, 2019, 000(031):32-33.
[2] 赫湘杉. 淺談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J]. 教育現代化, 2018, v.5(20):143-144.
[3] 王劍, 王霞.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J]. 才智, 2018(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