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文
摘 要: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對兒童的教育決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對兒童進行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當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已經成為鄉村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關愛留守兒童,勢必會使他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會走上違法的道路。因此,農村小學班主任應當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留守兒童;教育策略
引言
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班主任作為與留守兒童接觸最多的教師,應當認真分析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了解留守兒童的身心狀況以及心理特點,以關愛學生為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注重引導教育,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以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的發展。
一、創建友愛健康的學校環境,保障學生的學習生活
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接受學習,甚至部分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這種情況下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所以想要給予留守兒童正確的教育,需要對現有的學校環境進行改善優化。第一,完善學校基本設施,如在洗手間配備洗手液,在教室內配備醫藥箱,在校園內增加一些鍛煉器材和一些教育板報欄。第二,提高宿舍的舒適度和安全性能,使用質量好的建筑材料,配備舒適安全的床及相關生活用品。第三,積極開展相關校園活動。如文化節、運動會、主題班會等,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更主動地融入到學校大家庭中,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建立深厚的感情,更容易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第四,定期進行安全活動與安全檢查。開展安全活動,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和自救應急能力,便于在發生緊急事件中更好地爭取時間以及幫助他人脫離危險。定期開展安全檢查,能夠及時解決校園潛在的安全隱患,保障校園的安全,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及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
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健全管理機制
班主任在接手班級時,首先應當考慮留守兒童的問題,以班級為中心建立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做好實地家訪,盡可能地把握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在家訪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和監護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身心狀況等。班主任在了解了留守兒童的狀況后,應當給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的參考意見,著力于建設家校共育的有效引導模式。
在對班級內的留守兒童狀況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班主任應當注意了解留守兒童在個性上發展的差異,針對這些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針對留守兒童表現出來的問題,班主任應當做到全面管理,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個性發展,還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及心理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在個性發展上,教師可以加強溝通引導,借助榜樣的力量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情感態度,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向榜樣看齊。班主任也應當提升自身的素養,在一言一行上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個性,以此促進其健康發展。
在學習上,班主任應當動員班級中優秀的學生,積極地幫助留守兒童學習;班主任要和各科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讓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留意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況,激發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將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學習上,以此促進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有效提升。
在人際交往上,班主任應當為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溝通環境,為留守兒童灌輸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班級的溫暖。
在心理問題上,班主任首先要及時地疏導,定期和留守兒童進行溝通,了解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注重關注留守兒童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將其錯誤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滲透德育,構建良好的法治觀念
向留守兒童進行德育是鄉村小學班主任的一項任務,只有留守兒童在道德情感和行為習慣上保持高度的自律,才能構建起和諧、溫馨的班集體,才可以培養全體小學生正確的法治觀念,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后,班主任都要留心觀察留守兒童的一舉一動,懂得與他們成為朋友,深入留守兒童的群體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良苦用心。鄉村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學生播放法治宣傳片和兒童違法犯罪的教育片,讓留守兒童在觀看以后產生情感共鳴,自覺摒棄錯誤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重新振作起精神,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都獲得提高。鄉村小學班主任要選取身邊的案例教育留守兒童,給他們講述節約、孝順、勤勞的生活實例,通過生活化的方式感動留守兒童,讓他們知道要用自己的學習成績來回報外出打工的父母,將思念化作書信,表達對父母的想念之情。
四、定期家訪,推動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教師應通過定期家訪的方式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在家學習的狀態,以更好地針對留守兒童的情況制定對應的教育方案。比如針對家庭條件不好的留守兒童,教師可向學校反映,為留守兒童爭取補助資金,以保障留守兒童的生活;針對能力較差的留守兒童,教師在課余時間為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為留守兒童提供更適合的學習方法;針對性格態度不好的留守兒童,教師可多與留守兒童的家人進行溝通,并到其家中進行一對一教育疏導,引導留守兒童形成健康性格。
結語
在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應當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便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彌補留守兒童家庭角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讓留守兒童也能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成長為社會建設真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蔣紅斌,王冬京.農村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再思考——以湖南省漣源市S小學為例[J].中國德育,2019(08):34-38.
[2]李亦菲,張海燕.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情緒狀態調查[J].中國德育,2016(01):15-20.